昨日,作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最强军团,浦东跨国药企罗氏、勃林格殷格翰、诺华、辉瑞、阿斯利康等在同一天集体上“新”,既有救命的新药,也有落地中国的新模式,既有创新,又有合作,多角度全方位参与到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
在浦东这片研究机构最集中、研发实力最强劲、新药成果最丰富、创新生态最完整的创新药高地,今后这些跨国药企还将继续加码中国创新投入,以开放和共享的姿态,力促更多的新药、新生产模式、新合作方式在中国诞生,让创新药这一产业集聚更强的硬核实力。
新药:从获批到上市越来越快
继市场广泛使用的抗流感药物达菲之后,罗氏制药昨日在进博会展台上又推出了一款重磅抗流感创新药物Xofluza(玛巴洛沙韦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卢洪洲教授介绍:“目前广泛使用的抗流感药物达菲(奥司他韦),需要每日服用两次,连续服用5天。而全新作用机制的Xofluza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并且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患者在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就能在24小时内停止病毒排毒。”
作为近20年来首个获批的全新机制抗流感病毒药物,Xofluza已经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也已经批准了Xofluza在国内开展多项临床试验。
与Xofluza同时展出的还有罗氏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抗体药物偶联物赫赛莱(恩美曲妥珠单抗)、免疫肿瘤新药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等,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希望,它们能像首届进博会展出的一款肺癌新药安圣莎(阿来替尼)一样,尽早进入国内市场。
“我们甚至很形象地把安圣莎叫做‘进博会宝宝’。因为安圣莎(阿来替尼)在欧美获批仅9个月后便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基本实现与欧美同步,且在获批46天后就开出了国内首批处方,环环紧扣,步步加速的背后见证了中国速度。”周虹说。
新药从获批到上市速度越来越快是诸多参展药企的共同体会。在本届进博会上,跨国医药巨头辉瑞生物制药集团展出肿瘤、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疫苗、罕见病等五大领域的创新产品。其中包括今年5月在中国获批的肺癌创新药达克替尼和新型抗生素Zavicefta。
据悉,达克替尼获批在中国首次实现几乎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全球同步递交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从获批上市到首张处方仅用了42天。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吴琨表示,“未来,辉瑞将进一步加大和加快在中国新药引进上市的力度和速度,帮助中国的广大患者及时接受与全球同步的先进药物治疗。”
新模式:从浦东诞生,推向更广空间
在本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勃林格殷格翰有点特殊:他们并没有新药发布,但周边展台默沙东、辉瑞等企业的药品大多由他们生产。事实上,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已经上市的生物药是以委托生产的方式由勃林格殷格翰生产制造的。
就在昨日,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上宣布:德国技术+张江制造,跨国药企在华首个生物制药商业化合同生产(CMO)服务平台已经准备就绪,正蓄势待发——今后创新企业只需专注于研发,商业化生产可交由平台。
“6年前,我们在浦东张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6年后我们希望在进博会上推广这一具有‘开放+共享’理念的药品生产新模式,能帮助医药创新产品更快更好地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罗家立博士说。他所说的新模式,是指2013年勃林格殷格翰做出了一个极具远见的战略决策:在浦东张江投资建设一座世界级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由此,中国上海与德国比伯拉赫、奥地利维也纳、美国加利福尼亚一起,成为勃林格殷格翰全球四大生物制药基地之一。
得益于国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生产与研发解绑,新药研发型中小企业可以委托生产)的推行,勃林格殷格翰这一投入1.5亿欧元的基地,率先成为了在华首个生物制药商业化合同生产(CMO)服务平台,成为了加快生物制药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关键撬动点”。
由勃林格殷格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受托生产的首个产品是一个单克隆抗体抗肿瘤免疫药物。目前,该药物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最终审批的最后冲刺阶段,一旦获批,勃林格殷格翰可即刻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今年勃林格殷格翰已确定对生物制药基地进行产能扩容,预计扩建工程将于2020年底完工。“现在我们浦东张江的基地订单已经排到了3年后,随着工厂的扩容,将进一步满足全球新药企业的需求。”罗家立说,“希望在进博会上,让更多国内外企业了解这一新模式,向全球展示成果。”
新探索:跨界助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
同样连续两届参加进博会的诺华,再次携多个创新项目和产品亮相,但在带来新品的同时,诺华还展开了新的探索:携手国内各界通过助推中国健康产业、携手腾讯开启慢病长期管理新时代。
在昨日进博会诺华展台上,由国内知名医学专家、瑞金医院、市一医院等医学机构、诺华制药(中国)等行业机构共同发起的“眼健康联盟”宣布启航,将重点关注六大致盲性眼科疾病等。
参与联盟启航的行业代表诺华制药(中国)总裁张颖表示,“诺华将加强与眼科领域专家和医疗机构或组织的协作,探索多领域的跨界合作,助力眼科疾病的早诊早筛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当天,诺华也同时宣布与蔡司、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约合作,共同打造眼科企业良性生态圈;与腾讯公司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心衰疾病的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护心小爱(AI)”,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单平台、多功能覆盖的新型疾病管理模式。
在进博会上,跨国企业展现出对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浓烈的兴趣,纷纷以探索的心态,加大跨界合作力度,想抓住“健康”这个香饽饽。
阿斯利康也在本届进博会上跨界携手中金资本,共同宣布将联合成立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聚焦医疗健康产业,扩大海外引进和本土孵化,助推中国创新惠及全球。该基金将聚焦包括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发展的全产业链,为全球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对于浦东这些顶尖医药企业来说,进博会不只是一场超大型的“聚会”,频发的新药、力推的新模式、跨界的合作,背后是持续释放的“进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