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傍晚,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在中心老年助餐点,习近平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习近平指出,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而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在养老服务方面,如何让老年人吃上热乎饭菜、品质饭菜是浦东一直在探索解决的民生问题。十多年来,浦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就近吃上饭,从吃盒饭升级到自助点菜。目前,浦东共有各类助餐服务网点144个,日供餐能力达到1.8万客,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布局 更合理
浦东的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已走过了十多年,近年来,结合“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覆盖城乡的助餐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建立。截至今年10月,全区共有各类助餐服务网点144个,每日供餐能力达到1.8万客。
记者了解到,老年助餐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区食堂,可以现打现吃;另一种是单一型送餐点,只能集中配送用餐。一般来说,活力老人都比较青睐社区食堂,菜式品种更多,每天来往食堂也是一种社交和健身活动。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只能依靠送餐,尤其是独居失能老人,送餐服务是生活必需。
助餐点的布局,也是从老年群体的需求调研而来,部分需求较大的街镇还在调整配置。以金杨新村街道为例,街道有两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设了社区食堂,另有十多个“家门口”服务站开辟了送餐点。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送餐点一直都在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申请多的居民区可以开设,少的居民区就合并,确保48个居民区的老人都能就近吃上饭。”下一步,金杨街道还将开设两个社区食堂,让四方形街道的四个区域都有社区食堂布局。
三林镇也在加快社区食堂的建设,今年年底,两家社区食堂式助餐点也将开门营业,更多的老人将从盒饭阶段过渡到自助点餐阶段。
除了固定助餐点,移动式助餐车模式也在积极试点中。依托中央厨房加工、在餐车加热供餐,助餐车把小食堂开到了南码头路街道的社区中,移动式的助餐点更加灵活,在没有条件设置固定助餐点的区域是一种良好的补充。
送餐 更迅速
送餐服务针对的是老年群体中的部分特殊群体,他们行走不便,甚至无法下楼,送餐上门就是雪中送炭。与外卖平台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浦东正在推进的创新模式。一份午饭,从出锅到打包分秒必争,天气越来越冷,送餐迅速是老人吃到热饭热菜的保证。小哥的送餐车上有专用保温箱,他们又对社区路线相当熟悉,半个小时左右,饭菜就能从分餐点送到老人手中。
三林镇杨思北街助餐点每天的外送量在120客左右,由6名小哥分路线送餐。小哥阿浩的送餐区域是长清一居和长清二居,虽然门牌号都是清一色的长清路某弄,但阿浩说,比起普通单子,老年助餐的单子送起来比较累,“都是没有电梯的老小区,五六楼的很多。”每天十点半左右,阿浩和同事们在杨思北街助餐点取餐,十一点左右送餐完毕,之后的时间是外卖高峰,小哥们打了一个时间差。三林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镇日送餐量在685客左右,其中小哥送餐400多客,志愿者送餐200多客,“饿了么主要配送的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志愿者力量比较薄弱,小哥送餐更高效。”
餐食 更安心
做老年餐,要营养,要实惠,要安全。各街镇利用自有场所建社区食堂,委托餐饮企业向全人群提供服务的模式让老年餐搭上顺风车,不仅老年人吃得满意,餐饮企业也在服务中得到了发展壮大。
洋泾街道巨野路社区食堂就是该模式的先行者。社区食堂委托缘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从提供老年餐开始,目前已经成为社区老人、年轻人共同的全天候餐厅。因为有政府的补贴,这里的菜价比一般的餐厅便宜20%,老年食客还有专门的充值优惠,食堂内还有糖尿病菜品专区。缘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小锋告诉记者,尽管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但社区食堂的菜品价格保持不变,最大程度地保证老年居民的利益。最近,缘源还在和教育系统的供餐企业洽谈,引入质量追溯系统,进一步确保餐食品质。这家专注养老助餐服务的企业在上月刚刚结束的孝动浦东主题活动中,还获得了“最美助老爱老单位”荣誉。据介绍,目前缘源在浦东参与了7个街镇的养老助餐服务,每日堂吃约1500客、送餐约2000客,以优质服务赢得老人的口碑,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盈利。
在浦东,放心的老人餐还出自周边机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塘桥街道办事处机关食堂为社区老人供餐已经有十多年,每天有A、B两个套餐,老人可以根据喜好自选。机关食堂出品的饭菜让周边居民比较满意,在调整方案征求意见时,老人们投票表示愿意继续吃机关食堂餐。在金杨街道的两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社区食堂分别依托新金桥养老院和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的供餐团队。北蔡镇锦华居委家门口微型助餐点的餐食则来自对面的第一妇婴保健院食堂。“搭伙”模式确保了老年餐的品质,也降低了成本,老人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