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头“家门口”卫生服务全面升级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40

“现在的特色医疗真方便,不用出村,就能在卫生室接受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航头镇福善村65岁的村民吴老伯笑着说。

农村地区因医疗设备配置单一、健康服务项目少等问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的现实需求。为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改善诊疗环境,航头镇对13家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政府购买服务、财政专项补助等方式,不断拓宽特色服务项目,让“家门口”服务更有温度。

服务升级 费用降低

升级改造后的卫生室,落实了全科医生巡诊制度,更多的医护人员下沉到社区,由全科医生开展基本诊疗及“1+1+1”签约服务,并为签约村民提供预约转诊、长处方和延伸处方服务。

村卫生室还根据村民的用药需求增加了药品目录,原有150种药品种类,现增加到200种,特别增加了带量采购的品种,降低了药品的价格,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如原来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盒31元多,而带量采购后只需4.1元,降幅达到87%。同时,加强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精准的诊疗服务。

乡村医生进家门

“伤口清理好了,近期您得注意不要碰水。”牌楼村乡村医生一边给村民李阿姨包扎伤口一边叮嘱她注意事项。李阿姨说:“以前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少,看病经常要往镇上跑,现在家门口就能做治疗,真的很方便。”

同样获益的还有鹤东村的村民。55岁的钱阿姨是一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往,她每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日常检查,挂号、候诊、医生开单、抽血、取单都需要排队等候。自今年1月,鹤东村卫生室提质增能,村卫生室配备了检验设备,她便每月一次到村卫生室进行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的检测。“从家步行到村卫生室只需四五分钟,不出半小时就能拿到检验单。”

现在,每周两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来村卫生室坐诊,能基本满足村民就诊开药的需求。签约村民还可以享受“1+1+1”转诊、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等服务以及疾病防治咨询,还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相关健康情况。

这样的下沉服务,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村民来说,长处方可以一次配一到两个月的药量,减少村民为配药而来回奔波。

看“专家”更方便

家住丰桥村的小富是一名公司白领,患有颈椎病,时不时头晕恶心。听说邻村卫生室有第十人民医院专家来坐诊,就迫不及待前来就诊。经过个性化颈椎牵引治疗后,病情大为缓解。

原来,航头镇积极引入第十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设立“颈椎病个性化康复治疗”工作室,每月第一个周三,专家坐诊让村民不出门就能享受市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社区基层家庭医生及乡村医生对颈椎疾病的预防保健及治疗能力,进一步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

不仅于此,航头镇通过区域化党建平台,不断把仁济、龙华、东方等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家门口”,不定期开展义诊进社区活动。

健康诊疗的“加强版”

提质增能后的村卫生室,从看病开药的“基础版”升级为健康诊疗的“加强版”,增加了简易康复治疗、中医适宜技术项目,中医康复室内原来只有拔罐、针炙、刮痧和穴位敷贴等4个项目,今年增加了艾灸、颈椎病推拿、电针等9个项目。

加强的不只是“硬件”,还有软服务。早在2018年4月起,航头镇启动了“家门口”健康服务“五个一”工程,即村民与“片医”签一份健康协议;开一堂健康讲座;做一次健康检测,为65岁以上常住村居民提供免费体检;送一份健康服务,定期开展巡诊和送医送药服务;设一个如糖尿病、高血压防治的“健康自管沙龙”。

航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翔凤介绍:“‘五个一’工程延伸了家庭医生‘1+1+1’签约制的服务范畴。同时,我们把服务区域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均拥有自己的‘片医’,实现更加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