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全天候家庭医生——新区推广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2

生老病死,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医疗,医疗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幸福。在浦东综改系列配套制度建设中,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谓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就是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走出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全科医生与居民实行固定的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全面关心居民健康保健,实现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2010年11月,新区率先在塘桥、潍坊、金杨、高桥、康桥、大团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全科团队进社区,全科团队联家庭”的试点工作。如今,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推广了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为浦东新区每个家庭配备一名全科(家庭)医生”,已成为浦东医改的主要目标。  

截至2014年5月31日,新区常住人口541万余人,户籍人口309万余人,共签约204万余人,约103万余户。签约对象对全科团队服务满意度达到九成以上。

据了解,英国是全科医生的发源地。由于英国的这种体制覆盖全体居民,以低成本给予社会脆弱人群优先、综合、连续的服务,使得英国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控制卫生费用等方面成果显著。

同比显示,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居民健康水平相等,但美国卫生总费用占GDP16%,而加拿大只占10%,英国只占8%,其主要原因是美国重视医院专科医疗服务,加拿大和英国重视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因而,1978年,WHO倡导世界各国将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初级卫生保健(PHC)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六灶>>“新农合”基金按人头预付

英国家庭医生成功的关键是“守门人”制度,家庭医生管理病人的“钱包”,既守健康又守经费。其就医模式为:固定全科家庭医生和居民服务关系,首诊在社区,梯度就诊是核心。

在浦东乃至全上海,城市居民已经习惯了“一卡通”式的就医模式,全科医生管不了居民的“医保卡”,英国式的家庭医生“管经费”还不能实现。

不过,在以“新农合”为医保制度的乡村地区,三级转诊的梯度就诊模式还没有改变,全科医生“管经费”还可以实现。从2012年开始,“新农合”开始试点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合作医疗基金按人头预付管理,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颇具代表性。

六灶的一组有关“新农合”基金使用数据耐人寻味:2011年基金使用超总盘380万元;2012年实行新模式管理以来,超额部分下降为20万元;2013年基金使用反而结余了20万元。那么,看病的钱用得少了,是否老百姓的满意度也下降了呢?第三方随机测评对居民的调查显示,满意度不降反升,2011年为79%,2012年96%,2013年达到100%!  

“奥妙就在于,新的机制促使医生把精力放在管理居民健康上,这种管理需要医生主动与居民家庭建立‘朋友’关系,客观上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双方互相理解了,矛盾自然降低了。”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侯进透露,每个家庭医生对基金的使用承担责权对等义务,在守住健康和基金前提下,每签约一名居民,医生可得到一人一年12元的基金管理津贴。“居民满意度直接影响医生的收入,医生当然要把居民健康放在心上呀!”侯进说。  

记者随机走进卫生服务中心“全科(1)”诊室,现场感受到了签约居民与医生的“朋友”关系:方临猛医生当日坐堂,坐在他对面的患者是曹建国,“医保”老公来看病,还要帮“新农合”妻子配药。记者问医生:“代配药?这合法吗?”方临猛笑了:“我很清楚老曹家全家情况,他自己有医保;他妻子是做生意的,是新农合。他妻子得的是高血压,需要定期配药。”说着,方医生在电脑上调出这一家人的健康档案,档案记录了曹妻每一次处方药量,“她最近病情很稳定,不需要调整药物,只需要配药。”因为家庭医生熟悉签约家庭的各个成员,曹建国就可以“代妻配药”了。  

曹建国说:“我自己有医保,本来可以到大医院去看病。但是,大医院的医生不了解我,排了半天队,人家也没空来听我讲我以前的病情,还不如方医生对我知根知底呢!”他感叹:“在大医院看病,看完了就没人管了。方医生就不同了,不但会提醒我下次该什么时间来,每次还会关心我全家人的健康,需要到大医院去看病,方医生老早就帮我联系好了。”  

据了解,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原本在镇一级政府,按人头预付后,这笔钱的管理权下放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中心又通过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费用和健康进行双重管理。也就是说,签约居民首诊必须在社区,家庭医生有权利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以及转诊到哪家医院。  

那么,患者执意要去某家上级医院就诊怎么办?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军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位女患者心慌、胸闷,自认为要去大医院看心脏。其家庭医生认为,她很可能是更年期综合症,只需要服药保守治疗就会好转,即使转诊也应该去看神经内科。然而,患者不肯接受建议,这样,就不符合逐级转诊的制度了,费用得患者自己承担,不能进入“新农合”报销。陆军说:“到大医院兜了一圈,证明她还是更年期综合症。回来后,患者对家庭医生心服口服,说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据悉,六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面积为31.81平方公里,下设10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最大服务半径5.2公里,服务人口共5.66万,其中户籍人口3.5万,非户籍常住2.16万,以农业人口为主,“新农合”参合居民13684人,户籍人口签约率达到了84.6%;在联合体内实现了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群众满意度达到91.4%。

潍坊>>导师级全科教授每周三坐诊

如何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两条主要的途径,然而,小医院的吸引力不如大医院、郊区吸引力不如城区、在上海当医生需要三年规范化培养、住房价格高昂、待遇不够理想……种种原因,导致人才引进难、留人难;究竟怎么引进人才,又留住人才?

2013年年初,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录了8名科班出身的全科医生,位居全市前列。作为深化医疗改革的排头兵,浦东新区率先尝试了与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潍坊、塘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复旦大学医学院社区卫生中心,潍坊还邀请了来自三甲医院的全科专家每周临床带教,目前,有9名参加过三年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在此跟师。  

从2013年8月底挂牌起,每周三上午,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祝善珠教授都会来到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预约患者看病,对全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兆辉介绍说:“除了周三上午的全科门诊外,周三下午还会开设儿科、妇科等社区医疗相关示教门诊,免挂号费、诊疗费。”

在此“跟师”的全科医生,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以及五官科等,都要看,也都要学。长期从事全科医学研究的祝善珠教授认为,“如果只会看内科、外科,那不是真正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是和家庭签约,医学知识必须广博。”在潍坊、塘桥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一流的全科桌面诊断系统,“硬件”的提升,同样需要全科医生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素养。为此,除了全科门诊外,这些年轻的全科医生,必须要到儿科、五官科等小科室轮转学习。

相关链接

全科数据

新区共有注册全科医师1051人,中医全科医师138人;另有乡村医生87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所,分中心2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7所,村卫生室321所;社区卫生中心核定床位2641张,实际开放床位3308张。

社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296人,执业医师2077人,执业助理医师245人,注册护士1706人,药师490人,检验技师237人,影像技师59人,公卫医师428人。

2013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诊疗1662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10%;住院27571人次。

全科签约服务内容

全科签约服务内容共分为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关怀三大类。

健康管理:对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定期更新,与居民经常保持联系,进行健康宣教。全科医生针对签约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开展针对、有效、互动的健康指导。

健康服务:对较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如居民长期未来就诊,通过电话、信函、上门等方式进行回访,随时响应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普及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服务。

健康关怀:对偶尔或从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可联系居委会深入社区建立健康档案,辖区内企业单位的职工可建立集体健康档案。公开全科医师电话、手机、网络交流工具等联系方式,解答辖区内居民各种形式的健康咨询,做好健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