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搏浪前行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3

这个夏天,上海连续高温,但在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依然人头攒动。这里的办事大厅集中了与航运相关的各个机构,航运企业在此可以完成海关、检验检疫等各种手续。

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忙碌,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黄浦江到长江到大海、从曾经的“压船压港”到国际上首屈一指的枢纽大港和航运要素聚集地,背后是上海这些年在集聚航运资源、健全服务功能、营造市场环境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而浦东,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功能区。以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为核心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早已成为国际大港。“十三五”时期,浦东新区亦已明确了包括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聚焦高端航运服务业、优化集疏运体系建设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内的四大重点领域。

软硬件“双轮驱动”

在国际航运中心排名的要素中,硬件只占20%,软环境则占到了80%的比例,因此,上海以硬件软件“双轮驱动”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从中国版图上看,沿海为弓,长江似箭,上海港就是这张弓的箭台。江海交汇、内陆广袤的独特地理位置,为上海的港口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已基本形成了以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为核心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连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以3713.3万标准箱的业绩,连续第七年保持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上海港已形成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一期和外高桥“两主一备”的邮轮码头布局。去年,上海邮轮港在接待游客数量上继续保持亚洲第一,同时跃升至全球第四大邮轮母港。

此外,上海通过深水航道治理打通长江“黄金水道”,大大提高了航道通过能力,为长江流域货物运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改善了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结构,初步形成内河国际集装箱运输框架。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还包括了航空枢纽港的建设。到2016年底,定期通航上海的航空公司达107家,通达国内外282个城市航点,形成以上海为核心、衔接国际和国内的枢纽航线网络。

“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港口、码头等硬件设施,还有航运服务、营商环境等软件打造,可以说是双轮驱动。”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2017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上海在全球综合实力国际航运中心排行榜中名列第五,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

“尽管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航运中心排名的因素中,港口条件、吞吐量只占20%的比例,航运服务、营商环境等软环境方面则占到了80%的比例。”张林表示,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完善已成为提升航运中心竞争力的核心。

因此,近些年在继续完善硬件的同时,上海也在努力建设航运软环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上海已形成了外高桥、洋山-临港、北外滩、陆家嘴洋泾、吴淞口、虹桥、浦东机场周边等七大航运服务集聚区。在此基础上,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平台,上海全力推动航运领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航运服务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吸引航运服务企业在沪集聚。目前,有2000余家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经营单位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全球九大船级社在上海开设了分支机构,22家国内外知名航运经纪公司在上海注册运营。

航运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2015年7月,上海率先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将航运保险产品的市场准入由审批备案改为行业协会注册。截至目前,有效注册条款已达2453个,超过注册制实施前全国5年航运保险产品总和,市场主体活力被有效激发。

“在航运金融服务、通关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上海正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继续提高,让全球航运企业在上海享受到更好的营商环境。”张林透露,自由贸易港区的具体方案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打通航道“毛细血管”

作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硬件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正推进高等级内河航道的建设,形成与全球枢纽港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航运集疏运体系。

如果说洋山港、外高桥、长江深水航道的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动脉的话,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则是疏通了“毛细血管”。因此,疏通内河航道也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

目前,浦东的多条航道正在推进疏通中。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浦东大治河上的西乐路桥改建现场,老桥的桥面板开始拆除,边上的新桥也已基本建成,施工人员正在新桥上铺设人行道。

据了解,作为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中的一座桥,新建的西乐路桥全长900余米,设计了双向4车道,比老桥的机动车道多了一倍。老桥采用4跨过河,新桥则是一跨过河。

“更重要的是,新桥净空高度比老桥提高了近10米,更方便内河集装箱船舶的通行,这也是大芦线整治的目的。”该桥的施工单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团的现场项目总工戴彬告诉记者,整个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中新建、改建的桥梁有20多座,还有航道的疏浚、沿岸护岸和防汛通道的建设、一些码头的加固等等。

其实,大芦线整治只是上海“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建设的一部分。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交通部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要求,上海规划了“一环十射”高等级航道,包括黄浦江、赵家沟、大芦线、大浦线、杭申线、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苏申内港线、平申线、油墩港、罗蕴河、金汇港、川杨河、龙泉港等,打通“毛细血管”、打造水上“高速路”。

“这些‘毛细血管’畅通了,江、浙两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可以通过内河水运进出,不仅有利环保,运输成本也将大幅降低,有助于上海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城投航道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炼表示,大部分整治后的航道将达到三级通航标准,改变之前因航道等级低导致的内河集装箱船舶通行量小的局面。

据了解,内河集装箱运输是国际上集装箱大港重要的集散方式。一般情况下,国外集装箱枢纽港的内河集疏运量在20%以上。但上海港作为世界上集装箱吞吐量的第一大港,内河航运的比重只占1%左右,大量的集装箱集疏运靠公路完成。

“三级航道通航标准,可以通行千吨级的集装箱内河船舶,每艘船舶可以搭载标准集装箱60-90个。”张林表示,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可以提高上海港水水中转业务比例,减少公路运输,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耗和排放,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改善水环境、实现内河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也正因如此,上海从2005年开始启动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近年来更是加大了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70.82亿元。累计已建成赵家沟、大芦线一期、杭申线、苏申外港线等,新增高等级内河航道87.18公里,加上原有航道,总里程超过了190公里。2016年内河航道在建工程共11个,完成投资约23亿元。

“到目前为止,内河航道建设也仅完成了一部分的任务。今年,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争取实现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全线航道结构封闭且疏浚全面开展、南叶公路桥和西乐路桥基本建成、浦星公路桥开工、平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一期)航道工程完工等节点目标。”陈炼透露。

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整治建设内河航道还将新增76公里,建成“连接江浙、对接海港”的环形构架,基本形成与全球枢纽港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航运集疏运体系,确保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目标的实现。

建立“上海标准”

通过打造全球公认的上海标准,上海航交所正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航交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书记、总裁张页表示:“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环境建设,上海航交所就是要打造全球公认的上海标准。”

去年8月1日,我国第一部地方航运中心建设法令——《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施行,上海航交所的职责与功能也明确列入其中。

“从职能上来说,上海航交所主要以信息透明度维护公平、以市场服务来规范交易行为和以权威指数来沟通信息。”张页介绍,在三大职能的基础上,上海航交所形成了三大功能,即运价备案、指数发布和衍生品交易服务。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上海航交所发布的航运指数系列覆盖了三大运输市场和船舶买卖市场,共有集装箱、散货、航运企业等13大类,近150个价格指数,成为当今全球行业内最全面的“晴雨表”,在国际、国内的航运领域形成了“上海”声音,也成为航运运费结算的标准。

“全球航运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而货主和航运公司都希望有一个公道的运价。”张页表示,由于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发布的指数更容易被双方接受,成为了市场的公允价格和运费的结算标准。

今年7月11日的“中国航海日”当天,上海航交所又发布了“一带一路”指数,这项指数由贸易额指数、贸易量指数和贸易价指数构成,涉及了“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品种繁杂的运输货物。

上海航交所控股的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于2011年推出上海至欧洲、美西两条航线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品,此后又推出了中国南北航线沿海煤炭航线的运价指数衍生产品、运力交易产品,为航运企业控制船运风险提供了多重选择。

虽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航运业遭遇了多年的“寒冬”,运价走低,但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贸易指数依然在往上走,让航运业看到了市场的需求。而伴随着国家航运业的变化建立起来的上海航运指数体系,更是被世界各国认可的上海标准,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备条件。

“这是上海航交所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所体现的作用和价值。”张页表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工程,上海航交所首创了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把海关、检验检疫、港、航、货、代、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单位引入其中,形成了“一门式”的通关平台和全天候的服务。

上海航交所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航运智库,同时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功能性平台。“这样一个‘互联网+’的超级平台,可以让航运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但这个平台牵涉的方方面面非常多,没法单独由一家企业来完成,上海航交所则是最合适的承载机构。”张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