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 世博再启程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7

2016年研究制定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明确提出,世博地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后世博时代”世博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世博“一区三带”功能布局初见雏形——名企总部相继入驻,高端商务楼拔地而起;演出会展络绎不绝,文创产业兴旺发展;生活配套先后动工,江景绿地成片串连……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一套“世界级水准中央公共活动区评价指标体系”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制定中。这套体系对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这全球四大世界级中央公共活动区,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世博地区充满希冀的未来。

打造“城市中的城市”

作为世博地区发展的一大方针,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共活动区的目标设定由来已久。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世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在形态规划、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会务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之后,一系列的规划再度明确这一目标。2016年研究制定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明确提出,上海世博地区今后将定位建设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世博地区将坚持高品质建设、高能级发展,在前期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基础上,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动力,继续集聚全球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迈入城市形象显现、区域功能释放的新阶段,努力打造成上海全球城市的新地标与具有世界级水准的中央公共活动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区,才能称得***公共活动区呢?

根据国际通用的定义,中央公共活动区,是国际化大都市中具备多种成熟功能、承担城市发展带动轴心作用的核心功能区。它是在中央商务区基础上演绎发展而来,功能方面既继承了中央商务区商业、商务等主要功能,又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突出并强调文化、休闲、旅游以及商务酒店、高品质住宅等其他功能,有能力成为全天24小时的城市活动中心和活力中心。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称得上世界级水准的中央公共活动区,主要有纽约的曼哈顿地区、伦敦金融城周边地区、东京都心4个区,以及巴黎1-9区。它们都位于大城市的核心地带,能代表整个城市最精华、超景观的区域,被誉为“城市中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世界级水准的中央公共活动区样本,都是经过当地政府和企业多年联手改造升级而成。这使得各类高端要素集聚,全球资源集聚配置,城市向创新性服务经济转型,多元化现代服务创新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同时,居民生活体验“以人为本”,城市品牌的内涵与吸引力不断增强,形成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氛围和文化要素,城市空间得到渐进式更新及二次生长。

政策与资本的关注,造就了“城市中的城市”的顶级功能和发展格局。

世博构想的“四个导向”

对接世界级水准的中央公共活动区样本,世博地区根据市、区两级规划设定功能,提出发展“一区三带”的功能布局。

其中,“一区”指的即是要打造世界级的中央公共活动区,世博地区会深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既继承中央商务区商业、商务等主要功能,又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突出文化休闲、时尚娱乐、公共活动、国际交流、品质生活、生态景观等的融合发展。

“三带”包括以总部商务、创新经济、新兴金融、专业服务等功能为主的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以文化演艺创意、会展、时尚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带;以慢行慢骑等运动休闲型滨水活动为引领的开放、生态、健康、景观优美的滨水城市生活带。

这一功能布局参照了全球四大世界级中央公共活动区的功能标准与内涵,也成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重点考虑与始终坚持的目标。以此为基础,课题组提出了“四个导向”的基本原则。

其中,位居榜首的是“对准核心功能导向”。中央公共活动区中中央商务、开放活力、生态宜居三大核心功能需要叠加,这也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主体框架。围绕三大核心功能的是总部经济、金融投资、开放创新、文化创意、品牌活动、旅游休闲、生态人居、安全高效等二级模块,其下还有多项全面、系统、集成设计的具体评价指标,力求从核心功能维度,有机体现中央公共活动区的进展和成效,全面提升世博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

世博地区定位为国际一流、世纪精品,是上海服务全球的标志性地区,此定位凸显了“对标国际标杆导向”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体系既要充分考虑地区自身特点和发展基础,更要深入考虑世博地区与世界级水准中央公共活动区的现存差距。最终设计出可以与国际标杆中央公共活动区通用对比、一较高下的指标数值,从而推动世博中央公共活动区建设向世界级标准靠拢。

“对齐未来目标导向”则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如何与市、区两级规划等领域指标体系设置的全面对接。上海拥有建设全球城市、国际“四个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未来愿景,在制定指标体系中,既要体现近五年开发建设进展成效,也要充分体现未来25年全球城市规划发展功能。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数据需要可统计、可量化、可获得、可纵比,方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接现有指标导向”由此提出。也因为这一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在体现前瞻性、国际性和最高水准,加强对指标模块和具体指标创新设计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尽可能完善现有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

根据这些导向的指引,世博地区打造世界级中央公共活动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已经出炉。总体框架采用了三级模块架构,一级模块包括中央商务、开放活力、生态宜居3个序列,成体系、聚核心地反映、引导世博中央公共活动区建设发展;二级指标设计了12个模块,从主要、中观层面集成反映中央公共活动区“四梁八柱”的建设情况;其下精心设置了36个三级指标,从微观精细、国际通用、未来需求角度,全面反映中央公共活动区的开发建设情况和功能提升状况。

中央商务龙头集聚

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首块功能,中央商务功能重点反映世博地区商务服务和总部集聚等资源配置枢纽功能,能够体现区域的繁荣繁华和高端资源集聚,这是中央公共活动区最核心的基础与支撑。

中央商务功能下具体包括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投资、专业服务等4个二级模块,以及全球500强企业地区总部、中国100强企业地区总部、国际组织机构总部、商办楼宇面积、税收亿元楼、金融运营机构、投资基金机构、注册内资金额、注册外资金额、专业服务企业总部、品牌中介机构、服务贸易合同额等12个三级指标。

如此设计,力求充分表现中央公共活动区总部机构、功能机构、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集聚的程度,以及对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导向、资本流、信息流、物流等的指挥控制作用;并且能够评估商务楼宇产出、吸引内外资金、服务贸易合作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状况,提升地区集聚与发展的水准。

继2014年世博地区内5.41平方公里被纳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涉及世博地区约10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家政策的叠加惠及,为世博地区发展中央商务功能,提供了扎实的利好政策基础。近年来,世博片区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功能效应初显,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目前世博地区已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1030.87万平方米,商办楼宇面积与华尔街大致相当;2011至2016年间,累计内资注册资金为1332.67亿元,累计外资注册资金为30.73亿美元;2012年以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维持在百亿元以上。

截至2017年2月,世博片区内共集聚了20家央企,合计注册资本125.75亿元人民币,其中世博B片区聚集了13家央企总部。随着耀华韩国SK集团、远东新世纪、前滩太古、怡和、铁狮门等重大项目落地,世博地区产业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业态、金融投资功能为主的高端服务业形态。

此外,世博地区也在积极引进国际组织入驻,推动地区的国际化进程。目前金砖银行、大韩商务仲裁院上海代表处、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营中心等国际机构已经落地,国际商会(ICC)、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驻华办事处、国际乒联、全球展览协会(UFI)等国际机构也在推进中。

一系列知名国际机构的落户,将带来较大示范效应,有利于世博地区进一步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入驻,推动地区成为各类经济型国际组织(机构)的集聚区。

开放活力创意迸发

开放活力功能重点反映区域内创新创业、文化创意、会展论坛、国际交流、公共活动和人才汇聚的情况,旨在体现世博地区创新、创意发展的活力,以及各类公共活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在中央公共活动区中,这是区域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此项功能具体包括创新孵化、文化创意、会议会展、人才荟萃等4个二级模块,以及研发设计机构、技术服务机构、众创空间、文化演艺经纪机构、重大节事赛事演艺活动、文化艺术体育场馆、国际会议场次、国际展览场次、会展和贸易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人才公寓房间数等12个三级指标。

课题组认为,这能客观反映世博中央公共活动区开展研发创新、创意设计、创新服务、创新孵化等方面的活力,文化演出、重大活动、时尚演艺等方面的魅力,国际会议讨论、国际会展展示、国际贸易促进等方面的展示力和交流力,以及世博地区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技能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世博地区文化演艺、展览展示、商务会议、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日趋密集、多元化、国际化。仅2016年,区域内共举办各类大型活动322场次,参与人次达1014.4万,其中超过万人以上的活动达到101场,高峰日客流超过10万人。

各种主题的大型活动,吸引了拥有不同活动特质、需要针对性管理的大客流,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大型活动安全风险,世博地区开展了“打造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再造区”的微观尝试,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世博地区通过技术手段,包括视频监控、手机通讯基站监测、WiFi嗅探等措施,强化“人眼+天眼+大数据”支撑,有效监测并统计人流的数量与密度,并针对“人群中意外”的发生,拟定“行为负面清单”,对一些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做到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制止。

同时,市场自治组织“世博地区活动场馆联盟”成立,并制定了“世博地区活动场馆安全诚信经营公约”,建设“自管”主体。世博地区相关街镇也成立了针对区域内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并引入了“第一反应”等专业从事应急管理、救援的新型社会组织,以“他管”的身份推动管理主体多元化。

作为开放活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业也是世博地区重点推进的领域,白莲泾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成为区域内的文创聚集地。这里以小剧场演出、影视IP培育、影视产业及其投融资平台发展等功能为重点,充分挖掘利用区域周边旧厂房等空间。

目前,世博地区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基本完成影视产业文化创意园的前期各项筹备推进工作。此外,世博地区也将积极推动世博轴转型“文化活力轴”,在其原有的商业布局上推动台湾文创园、洛克体育公园、炎黄文化交流中心、VR体验项目等一批新文化项目落户。

生态宜居绿色人文

在中央公共活动区的架构中,生态宜居需要为区域内外人群提供超一流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绿色休闲体验。此方面也重点反映出地区购物消费、休闲娱乐、滨江休闲、低碳绿色和服务完善的功能,宜居、宜游、宜购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快节奏工作和慢节奏休闲相互匹配转换契合度情况。

此项功能被划分为购物消费、旅游休闲、生态人居、品质服务等4个二级模块,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入驻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入境人次、餐饮行业销售收入、星级酒店房间数、公共绿地面积、绿色建筑比例、慢骑慢行通道长度、国际品质住宅、国际教育机构、国际医疗机构、WiFi覆盖率等12个三级指标。

这能够多维度地反映世博地区高端商业购物的消费环境、商旅文发展的情况,反映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社区建设的情况,以及国际化一流公共服务的水准和智慧城区建设的情况。最终引导世博地区成为国内外高端人群向往的,进行工作、创业和生活“三位一体”的最佳区域。

以铁狮门前滩项目为例,这是前滩地区目前仅有的,集商业、住宅、零售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含有国际甲A级写字楼、高档公寓及一流零售设施。全球知名建筑事务所KPF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之一WilliamPedersen亲自参与设计此项目,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世博、乃至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将分两期,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完工。该项目延续环保理念,融入大量公共绿地和环保设施的建设。建成后,一览无余的公园景色以及朝南的湖景视野将为前滩人带来舒心的绿色都市生活。

对于在地区内打拼的青年,世博地区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宜居”功能。

例如北邻世博园、南靠前滩地区上海市公租房耀华地区项目,该项目毗邻地铁7号线、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龙耀路隧道等,地理位置优越,从小区步行到7号线后滩站只需5分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2万平方米,共将建设13栋27至31层的高层公租房,以及1.8万平方米的配套商业设施。项目总户数约3600户,可满足近8000人的居住需求。

在户型设计上,该项目总体以小户型为主,成套单人型宿舍和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成套小户型住宅,占项目总量的40%左右,以满足区域范围内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及其他常住人口阶段性居住需求。

除项目自身配套的商业设施外,该区域将通过地区地下通道,与周边的环通商业广场、韩国SK总部大楼等配套商业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圈。此外,针对入住人群需求,区域内还特别设置了社区食堂、自助洗衣房、阅览室等设施。目前,一些即将入驻世博地区的央企已与开发方签订了租赁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