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时代背景下,煤炭行业面临着深刻的绿色变革。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山煤电”),探寻该公司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勇当“双碳”目标排头兵的生动实践。
碳资产管理撬动绿色经济
在西山煤电所属的古交电厂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碳排放数据。古交电厂是全国最大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总装机容量312万千瓦,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电厂积极投身于碳资产交易,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碳排放数据是碳市场的重要基础,碳数据管理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着力通过标准化、数智化、精益化、公开化‘四化’建设,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古交电厂发电管理部部长刘泽军说。
据刘泽军介绍,2024年初,古交电厂紧跟国家最新政策导向,迅速优化并下发《碳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细化了各部门职责分工,规范了碳排放管理流程,落实了责任制,使碳资产管理工作趋于完善。
同时,该电厂在内部碳盘查中,采用“模拟演练+校核计算+逻辑推演”的闭环思路,全面梳理、校对全过程数据链。通过强化煤质采制化数据存证管理、确保关键数据计量合规性等措施,提升了碳资产管理水平。
“目前,电厂已形成涵盖生产、燃料、计划、财务等多部门协同作业、联合监管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刘泽军表示。
基于此,在碳市场履约方面,古交电厂再次顺利通过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的年度大考,交出了盈余碳配额百万吨、创造价值超亿元的优异成绩。这充分展现了西山煤电在“碳”索新途上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多措并举打造“零碳”标杆
近年来,在国家“零碳园区”政策带动下,部分省份和煤炭企业积极开展“零碳矿山”示范建设,以期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设备节能降碳、瓦斯利用减碳、生态增汇固碳以及采空区碳封存等手段,实现煤矿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目前,西山煤电已投产运行10座瓦斯电站,运行发电机组45台,总装机容量59975千瓦。瓦斯电厂所发电量全部接入西山矿区内部电网,供矿区生产用电,同时利用余热锅炉,为井下生产及矿区澡堂等提供热能。
“2024年,西山煤电瓦斯抽采量2.36亿立方米,总发电量2.32亿千瓦时,煤层气利用量(折纯)1.20亿立方米,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率50%,其中瓦斯浓度8%以上的利用率81%。”西山煤电发电事业部党委书记、经理乔志刚介绍,公司将严格落实瓦斯排放标准规定,进一步加大瓦斯综合利用投入,2025—2027年预计增加瓦斯发电装机14000千瓦。
这只是西山煤电打造“零碳”标杆的一个缩影,其马兰矿作为山西省首批“零碳矿山”示范单位,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降碳、零碳供能等技术开展零碳行动,又通过更新高效节能设备,显著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西山煤电官地矿通过“自下而上、分层排放、黄土覆盖、恢复植被”的治理方针,完成了历史遗留矸石山综合治理,打造了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和企业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从矸石回填场的尘土飞扬,到碳监测平台的数字跃动,面对“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命题,西山煤电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突围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