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日前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推动我省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我省制造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进一步坚定了企业信心”
制造业是生产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省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初步确立,为制造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2.9亿元,增长8.4%,增速比1月至2月加快0.5个百分点。
“制造业强则国家强,制造业兴则经济兴。 ”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近年来我国启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振兴工业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并具体落实到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中。
当前,安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约占经济总量的四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制造业依然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主引擎。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制造业需要打头阵、当主力、挑重担。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做大做强制造业是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认为,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的不断虚化和弱化。制造业是保证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
“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进一步坚定了企业信心,激励我们奋发作为,以更好的成绩达到政策提出的要求,回报党和政府对制造业和企业的关心和厚爱。 ”合肥长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祥先说,作为长期做替代进口的液压产品、国内少数具有完整液压系统元件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公司将坚持发扬工匠精神,以最好的液压产品,装备最好的中国制造,为擦亮安徽制造名片作出更大贡献。
“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促进制造业跨越发展”
制造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但同时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创新不强等问题。
立足实际、对比周边,我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三大四强”的目标体系。力争到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进入全国前5、主营业务收入进入全国前8、利润总额进入全国前10,实现“大”的跨越;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实现“强”的晋级。
“《政策》重点支撑保障《方案》的落地见效,实现做大做强目标任务。 《政策》总共十条,按其内在逻辑,分为产业升级、企业培育、要素保障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 ”省经信委规划处处长王鹏飞介绍,在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充分吸收省内部分地市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省经信委集众智、聚众力,编制形成了《方案》和《政策》,并分别经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各地、各部门应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狠抓各项政策落实,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 ”牛弩韬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渗透,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制造模式逐渐普及,定制化、柔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生产方式广泛兴起,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加速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跨越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
“必须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制造业做大做强和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程必定说。
“把握趋势精准发力,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在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加大制造强省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政策》提出,推动高端制造,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省内研制和使用首台(套)装备的单位、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补助,单项奖补资金从5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推动精品制造,对获得“三品”示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技术创新示范、质量标杆、“安徽工业精品”的企业给予奖补,单项奖补资金从2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政策条款简明易懂,一目了然,激励十足。”唐祥先说。
“制造强省政策10条,每年财政资金要拿出大约25亿元支持产业发展,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建设制造强省的决心。 ”王鹏飞说,政策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为制造业主攻方向,重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各类试点示范和产品创新创优,必将加快打造安徽制造“升级版”。
据介绍,《政策》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聚焦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主要以“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制造强省建设。
在突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政策》提出,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和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和企业领导班子给予奖补;对专精特新和成长型小微企业给予奖补,以上单项奖补资金从30万元到500万元不等。在突出强化要素支撑方面,设立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力争5年总规模达200亿元等。
“各地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强化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撑,促进更多社会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精准发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推动安徽制造加速迈向中高端,提升我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程必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