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先行先试争当改革先锋

来源:合肥市 2019/1/16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7

2018年以来,合肥秉承“开明开放 求是创新”的基因和敢为人先的锐气,解难题、勇担当,有力有序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全年共确定159项改革任务,形成了89项制度性成果。

重点攻坚优环境

1月13日上午,室外寒气逼人,市政务服务中心内温暖如春。前来工商窗口现场办业务的人不多,很安静。但是,窗口内的工作人员却并不轻松,他们正通过“网路”高效地办理着企业登记相关业务。何江红正盯着电脑细致地审查企业的申报材料。“以前工商窗口天天排长龙,去年开始我们与企业打照面就少了,而是隔着‘屏’为他们服务。”

这一变化,源于合肥市去年开始实行的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

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曾经是企业注册登记的“痛点”和“堵点”。为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再“提速”,去年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名称自主申报”改革,优化全程电子化登记流程;建设产业园区工商服务中心方便就近办照,设立银行代办网点免费办照,设置自助证照一体机自取照,等等,使营业执照登记注册“零见面”。在一系列改革举措合力下, 2018年11月30日,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综合窗口试运营,成功为企业开办打通了一条“高速通道”,合肥市在全省提前一个月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环节3个工作日办结。

“57证合一”、“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名称登记改革……一年来,合肥市深度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让创业程序越来越简、监管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水平越来越高,为“双创”开辟持续前进的路径。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0081户,同比增长22.9%;新增注册资本总额7919.1亿元,同比增长36.5%。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被视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

为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合肥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无纸化退税申报。去年年底前,为让更多优质出口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市税务局将这一无纸化申报退税试点在全市全面推开,实现一类、二类出口企业全覆盖。

京东方视讯就从这一改革中明显获益。该公司负责人方旭东介绍,去年税务部门共为企业退税2.09亿元,极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去年10月份,该企业成功被评为出口退税二类企业,退税时间又缩短了5个工作日。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在肥的投资创业者见证了“合肥速度”,感受到了“合肥温度”。

多点突破显活力

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近年来,合肥高度重视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先行先试之作。2018年,合肥在全省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紧密对接群众需求,列改革题目。

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合肥市聚力攻坚深化机构改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巢湖综合治理、创新开展大调研等7项事关全局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一项项改革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和成果。

加快打造创新之都,出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施意见,量子创新院项目一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开工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正式挂牌,合肥国际人才城开城运行。

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加快,出台《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赋予合肥经济发展新的内涵、新的动能。

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制定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创新组建市、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启动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登记与商务备案“一口办理”,获评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

生态合肥新画卷徐徐铺开,出台《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林长制、河(湖)长责任全面落实,巢湖水质稳定好转。

大调研活动创新开展,做到了调研主体、调研对象两个全覆盖,实行点对点、面对面调研,市、县两级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一线走访10.2万多人次,解决问题近5万个。

每一个改革探索,都是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近,每一个改革深化,都是为人民的获得感添砖加瓦。2019年,合肥市还将继续把好改革方向、理清改革路子、开准改革方子,不断将改革推深做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奏响新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