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亳州市谯城区谯东镇大寺村菊花种植基地,农民正在采收菊花。通讯员刘勤利戴明摄
金秋,正是农民收获的时节。
像往年一样,玉米黄了,稻子垂下了沉甸甸的穗子,大豆也“吐”出了饱满的豆粒。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每次盘点土地上的丰收,总能发现农业的面貌在改变。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催化下,我省农业生产方式更绿、装备水平更高、农产品质量更优、品种结构更合理,新业态蓬勃兴起,销售渠道从现实走入虚拟,带来更多沉甸甸的收获。
为了适应新形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了种植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多元化,专用品牌粮食发展加快,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4305个。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之路。今年我省在70个县建立省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在18个县创建粮食、油菜、蔬菜和茶叶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活动。大力推动节水节肥节药行动,在怀远、桐城、祁门、金寨等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这些举措有效推广了高产高效和绿色生态技术模式,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也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大力发展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才有更高附加值。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142.4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家,累计达6619家。上半年16个市农产品加工业均实现增长,为近4年来首次;重点行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全面增长,为近3年来首次,这些指标都显示行业活力增强,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转入增长趋势。 让更多农民搭乘现代信息技术快车,把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到今年底,全省将建成76个县(市、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6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1.4万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力争全省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新增500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优质农产品才会名扬四海,实现与消费者、与市场的多赢,为现代农业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史力)
电商进村农产品连上大市场
像大部分乡村一样,申山村是安静的。
9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村民徐玉慧的院子里,黄狗肚皮朝天躺着;门口河沟里,白鹭悠闲地踱步;后院里决明子的豆荚已裂开,露出黑色的果实……
不过,这平静随时会被摩托车的轰鸣声和货车喇叭声打破。那是快递小哥来取货了。 “从去年11月‘入驻’阿里巴巴的销售平台到现在,来申山村的快递员比过去这些年加起来都多。 ”徐玉慧笑着说。
徐玉慧是安徽润生园公司的负责人,这个以生产中药材和各类花茶为主的小型农业企业,成立于2010年,过去一直靠销售员跑销售,非常辛苦。 “谈妥一个超市,就要赶紧安排送货。卖掉后结款周期长,卖不掉过期了退回来会造成损失。反正是劳心劳力,累! ”徐玉慧说。
去年11月,徐玉慧巧遇在安徽非羽网络科技公司上班的邻居王源。 “非羽作为阿里巴巴在安徽的渠道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商运营方案,帮助商家将产品卖出去。 ”王源说,类似这样的小型农企,非羽在全省服务千余家。
在王源帮助下,徐玉慧“触网”成功。记者在办公室墙上看到一个表格,显示每月电商销售目标和实际销售额对照。从图上看,上半年经常不达标,下半年则越来越好。 “9月份销售额已达300万元,远超目标。 ”徐玉慧说。
“像这样的农企不少。一般产品有特色但实力有限,很难开拓市场。 ”王源说,电子商务则可以让他们突破地理限制,销售市场可以说是无限的。
对此,徐玉慧深有感触:“过去早上骑摩托车跑业务,现在门口一响喇叭就知道又来取货了。 ”徐玉慧介绍,随着口碑做起来,许多从没联系过的商家直接就在网上下单,“真是好,坐在家里就把钱赚了”。 徐玉慧的爱人吴文运,负责公司药材引种。 “过去一直想搞基地,但光是生产销售就忙得四脚朝天。现在有了电子商务,一下腾出手来。 ”吴文运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还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带乡亲乘着“信息快车”共同致富。(记者 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