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经济网消息,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达87.6元,比全国高2元,比2011年末上升1元,特别是2015年在全国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仅上升0.1元的情况下,我省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上升达0.5元之多。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企业要降低成本快速发展,政府应该怎么做?安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针对目前企业反映强烈、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经省经信委初步测算,通过《意见》,加上营改增合计每年可降低企业成本900亿元左右,可每年降低企业成本2.7%左右。
百元收入成本达87.6元对策:有针对性地出台20条政策
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工业企业成本构成上看,企业部分成本比重普遍较大。从前期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看,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一般在60%-85%之间,部分企业超过95%;电力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15%之间,部分企业超过20%,少数企业甚至超过35%;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13%之间,部分企业超过17%;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9%,部分企业超过20%;税费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一般在4%-9%之间,部分企业超过11%;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3%-5%之间。
降低企业成本,我省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关于降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六个方面、二十条。根据《意见》,到2018年,我省企业综合成本将比2015年下降5%—8%。
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对策:企业引进人才可获奖励
省经信委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省企业成本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能源资源消耗大推高成本;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推高成本;制度性设置推高成本;垄断性经营推高成本;企业经营管理因素推高成本。
生产要素价格方面,主要是土地、资金、能源、人工等要素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省经信委直报系统重点监测企业2015年职工薪酬较2014年增长达17.5%。
为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意见》要求落实国家阶段性下调社保费率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低至19%,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从1.5%下调至1%。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对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年薪达50—150万元,并在我省缴纳个人所得税、工作半年以上、经推荐和公示无异议的,市、县(含市、区,下同)每年可按其年薪10%的比例奖励用人单位(150万元以上部分不予奖励),专项用于企业科技研发。
市场准入前置条件繁杂对策:严禁行政机关指定中介服务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制约市场活力的“硬伤”,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的前置条件和复杂程序,提高了企业准入成本;依附于行政审批的中介服务繁多,如项目投资、资质获取等方面的咨询、论证、评价等强制性的中介服务较多,收费过高。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在于改革。《意见》提出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实行清单之外无收费。同时,剥离依附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清理和取消中介服务机构承担的行政职能,严禁行政机关指定中介服务。
税费成本占销售收入近10%对策:免小微企业多项税负
省经信委在调研中发现,税费成本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一般在4%-9%之间,部分企业甚至超过11%。
减轻企业肩上的税费“包袱”,《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免税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免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厂区范围内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其他配套设施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2016-2020年暂不征收。
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对研发费用按150%加计扣除。对已经认定的外省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我省落户的,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