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早晨7点,一名中年男子携其女儿急匆匆赶到舒城县公安局张母桥派出所,户籍民警提前一小时赶到,顺利为女孩办理了临时身份证。
这一突发情况,源于女孩清早准备去县城赴考前发现自己身份证不见了,其父亲立即电话联系当地村干部,该村干部马上在“张母桥警民互通微信群”艾特群主,发出求助后顺利接力完成的。
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连着民心。
“群众利益无小事,张母桥镇离县城较远,辖区内山路崎岖,群众来办一次事情不容易,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切实将群众事情当自己事情来做,群众满意的离开我们办事人员看着也开心。”张母桥派出所所长袁孝华每逢周例会都会就便民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张母桥镇位于舒城县最西部,与六安市金安区多个乡镇接壤,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辖区共有三万余人,中青年大半在外务工,日常生活中老人孩童留守。在派出所接待群众当中,以今年1-9月为例,半数以上群众到派出所主要为咨询、办理户籍业务。
在多年工作中,户籍民警王展发现,很多外出务工群众让留守在家的老人大老远来到派出所咨询户籍业务,任凭民警怎么解释,但在办理过程中经常缺少一些关键材料。如何让“最多跑一次”落地生根,王展和辅警张佳佳开始思考。
去年中旬,王展把全镇干部和13个村(街道)全部拉进一个群,建立起“张母桥警民互通微信群”,通过微信群逐步发布户籍政策、相关通知、预约服务、业务作答等,让群里村民第一时间获悉。2019年初,庙冲村干部在微信群里艾特群主王展,反映位于该村的敬老院7名老人因行动不便办理不了社保卡需要的身份证,眼尖的张佳佳随即回复“收到”,后约好时间上门统一为7名老人受理了身份证业务,并在证件到达后第一时间送上门,老人们和村干部纷纷为民警办事效率夸奖。不仅如此,派出所全体民警都拉进群里,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如“网上便民服务大厅”,零距离为群众服务。
每逢重大节日,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较多,在办理户籍业务时经常遇到排队情况。张母桥派出所安排一名户籍“引导员”,询问排队人员所需要办理的业务种类、检查材料是否齐全、做好接待等。对不需要本人办理业务的,“引导员”会做好登记,约定好时间让群众直接来领取办理好的业务,这种“预约服务”,户籍民警充分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来办,确保业务不过夜,不影响第二天的业务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同时,“预约服务”更多在微信群里开展,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户籍业务预约办理高达17起。
派出所与镇邮电所距离一公里,辅警张佳佳骑电动车不知跑了多少个来回,连她自己也记不清。“群众在办理户籍业务过程中时常将物品遗失在户籍窗口,然后外出务工,还有就是群众身份证受理过后本人无法回来领取,在微信群通知后,群众客气地让我帮忙邮寄,当然我不会推辞的。”令张佳佳印象深刻的是,今年6月初,居民黎女士在拍身份证照片时将耳环遗失在派出所,在支付邮费时黎女士多发了28元红包,张佳佳按实际费用收取后把余款和耳环一起邮寄回去了。在微信群里,时常会有群众多发红包向民警表示感谢,民警就会将多余钱款发还其本人,或本人拒收情况下,让所在村干部帮忙退还。
“从没得挑选到自己挑选,我对家乡派出所非常满意。”李女士是一位特别爱美的人,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办理身份证了,由于之前身份证头像自己不太满意,在微信里 “预约”好后,此次专程从上海赶回重新补办。“因为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证件,我想把最好的照片作为身份证头像。”在办理过程中,民警照相前,提供了发卡、梳子、镜子等物品,等李女士整理好后再开始照相,并让其挑选其中合格的照片用于身份证,整个过程也就多了一两分钟,看着李女士微笑地离开了户籍窗口,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涌上民警的心头。
正常工作日内,大部分群众尤其辖区在外上学的学生,根本没时间前来办理,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有时间。针对这一情况,王展和张佳佳作了妥当的安排,确保周六周日户籍窗口“不打烊”。8月25日,恰逢周日,学生高丽丽如愿地办理了其二代身份证,临走前还半开玩笑地多问了一句:“你们不休息吗周末?还是我运气好碰上你们今天上班?”,民警直接告诉小高什么节假日来都行,小高才放下心中的疑惑开心地走了。
点点滴滴的付出,为派出所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有多亲。”在王展、张佳佳眼里,群众就像他的“顾客”,除了热情接待,更多的是默默付出,他们无怨无悔……
近三年来,张母桥派出所户籍窗口帮助辖区群众找回户口20余例,上门服务逾100人次,收到锦旗10余幅。在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该所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方法,以务实的作风,争做全县创建“枫桥式派出所”排头兵。(王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