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溪绿水载文道,满邨祥云入画中”。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瑞川村就坐落在皖南深处,是省级“雕刻时光”特色小镇的核心区。这里山峦重叠,自然环境优美;这里名家辈出,人文底蕴丰厚;这里如火如荼,展现出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奋斗画卷。
初到瑞川,进入眼帘的首先是田野里盛开的黄蜀葵花,一下车看到载满黄花的小货车,还有老百姓摩肩接踵,用独轮车运来一袋袋装满的黄葵鲜花,一辆辆的驶入瑞川村黄蜀葵花烘干厂房。烘干厂负责人程妙法向我们介绍说:“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收购黄葵鲜花,不到半小时就铺满1000平米的晾晒场,我们这里有两台烘干设备,日可烘干黄葵鲜花上万斤,从7月20日开始,每天机器隆隆,人声鼎沸,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总计收购黄蜀葵花60多万斤”。
农户柯道松也有同样的感受,他今年种了1.5亩黄蜀葵花,现在已采摘鲜花8000斤,收入达到7200元。他说每天早晨只要3个小时采摘,就有300多元钱收入,这比打零工都要好。程兴汉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平常不能干重活,原先地里的农活自己都干不下来。今年他在帮扶责任人建议下,种了0.5亩黄蜀葵花,每天早晨拿着蛇皮袋到田里,不到1个小时就采完鲜花,他感慨的说:“原先自己动不了,只能呆在家里。现在早上摘花,又能锻炼身体,心情愉悦,对自己的病情有很大帮助。同时自己还赚到了钱,对于像我这样的贫困户来说,真是个好项目,感谢我们的好干部”。
村党总支书记朱伟说:2018年,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同时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村里与绩溪县新德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申请扶贫资金20万元,共同实施了黄蜀葵花种植项目。经过市场评估和外出考察,认为种植黄蜀葵花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陷入了“集体经济就该集体办”的思维定式中,结果村里集体种植的黄葵出现了成本高、用工贵、利润空间少的窘境,反观农户种植成本低、质量高、效益大。今年村里在发展模式上进行调整,实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公司负责销售和技术支持,村集体宣传引导,动员农户种植了280亩黄蜀葵花,即实现了产业分工,又达到利益联合,公司、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受益,预计今年黄蜀葵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收入。
如今,村里人人们都谈论种植黄蜀葵花带来的效益,见面都会问,你家种花了吗,早上摘了多少花?明年是不是要多种一点。”笔者在采访绩溪县新德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邵江徽时,他介绍说:我来绩溪发展黄蜀葵花这个项目已有三年多了,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如今在瑞川村和扶贫工作队共同努力下,终于达到一定种植规模,而且和村里共同投入近百万元建设了两条生产线的烘干房,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相信我们公司和瑞川村一定会紧密合作,把黄蜀葵花这个惠民产业做强做优。
瑞川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继说,近几年来,瑞川村紧紧围绕“抓党建、壮产业、促攻坚、美瑞川”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瑞川村产业从无到有,如今村集体经济也从零到突破20万元,我们经历了艰难探索到成功实践,老百姓也从怀疑、认可再到切实受益,这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要立足村情,以农业农村为依托,以农民增产增收为主体,今后我们会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民收入增长渠道,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