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怀宁县:碧水守护 增收致富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09/2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水清、岸绿、景美、宜游”为目标,深入落实河长制,打好碧水守护战,实现“治水”到“用水”,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河长履职 当好先锋

9月18日上午,怀宁县平山镇高泽村党支部书记、皖水高泽段河长程卫国和往常一样,沿着全长3.3公里的河段巡查,并认真记录起当天巡查的情况。勤查河坝乱挖乱种、河道排水口、河岸漂浮物、河道边垃圾,这是程卫国巡河过程中的“规定动作”。像这样的巡查,程卫国每星期坚持两次,一次来回要半天时间。

以前程卫国注意到,河道垃圾大多来自群众的生活废弃物,只有彻底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环保意识,河道才能“永葆青春”。为了让“清水河”一直清下去,程卫国延着河坝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明白治水的重要性,将长效保洁机制列入村规民约中,使制度有章可依。他还定期召集村干部党员一同对河道及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刚开始村民还不太理解,但经不住程卫国一次次地走访相劝,慢慢地,大家的想法转变了,习惯扭转了,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像程卫国一样,平山镇镇级有河长12名、村级河长20名,他们常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实现全镇河道“河长制”全覆盖,“河长制”治出水清河美生态环境。

平山镇突出“河长主治、源头重治、工程整治、标本兼治、社会共治、依法严治”,河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和深化,全镇县、镇、村三级河道全面建立了河长制,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同时建成河长制配套制度,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农村河道的排涝、灌溉、供水、生态、景观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明显提高,架构起严密科学的河长管理体系,实现全镇河流管理全覆盖。

该镇还设立固定宣传标语、播放电子显示屏、出动宣传车、发放公开信等宣传形式,着力提高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维护水域良好生态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变为“流动河长”。此外,在进镇主要路口、集镇周边以及水库、河流沿线等地设立宣传公示牌,公布流域图、河湖概况、河长姓名、职务、职责、管护目标及监督电话等,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目前,全镇共设立固定宣传标语15处、镇级河长公示牌8处、村级河长公示牌28处。

振兴乡村 治河先行

在平山镇万亩胜天圩,成群结队的白鹭在田中自由飞翔、栖息,人走过,白鹭惊起展翅齐飞,阳光下白羽凌然,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美景。据悉,近段时间,这群白鹭每天都在这里驻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它们提供了觅食条件。“鸟类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只有空气质量够清新,水质够清洁,气候适宜,它们才会造访。成群的长期停留,说明我们平山镇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程国清自豪地说。

同样在怀宁县平山镇1200多亩的钵盂湖,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美景。过去,这里每到汛期是“水洼地”,十年栽种九年荒,平时是杂草丛生;如今,这里悄然华丽变身,成为一座湿地公园。沿着生态绿道,在湿地植物间穿行,四周树木葱郁,湿地水草涟漪、荷花盛开、鸟儿飞翔,犹如一片“世外桃源”,一幅“绿色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振兴乡村、治河先行。平山镇坚持把钵盂湖治理作为示范区“提升内涵、扩张外延、强化支撑、完善机制”的有效载体,按照“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责任化”工作思路,谋划包装的钵盂湖流域治理和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成功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000万元,并抽调精干力量,精心组织推进项目实施。目前,项目四个标段分项工程已基本完建设施工,2座排涝站已建成并于2017年汛期投入使用,加固堤防5.5公里,完成土方17.5万立方米,新建交通桥18座,完成湖区清淤43万立方米,浇筑环湖沥青路面6公里,平整土地950亩,新建机耕桥4座,极大改善钵盂湖周边农业基础设施,显现“旱涝保收”。钵盂湖水位升高了、水质变清了、环境改善了,原来人人嫌弃臭水湖变成了群众休闲放松的景观湖。

此外,该镇结合实施小型水利5588工程,投资600余万元,整治当家塘43口,清淤沟渠5条,除险加固水库4座;积极协调保障施工环境,投资170万元的皖河新大桥防渗工程及投资2700万元的皖河长滩段综合治理工程正加快推进;结合防汛工作要求,实施了皖水4.3公里河道清障工作。今年6月,结合“6·5”世界环境日,在全镇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河畅水清——河湖清洁周”专项行动及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发动镇村干部职工、村级河长、志愿者等近500人,对镇域内3条河流、7座水库、生态塘库及沟渠以及美丽乡村整治点的沿线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共清理各类垃圾19余吨,违规种植26处。截止8月底,完成生态塘库建设202处,其中小2型水库3座,占年度任务的64.12%。

“雏鸭具有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促进水稻快速生长,同时鸭粪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稻田无需喷洒农药、除草剂和施用化肥,这不仅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水稻和鸭肉的品质,能够生产出真正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稻米。每亩水稻可降低成本40~60元,增产水稻约30公斤;每只鸭可节省成本2~4元,亩均综合经济效益在120元以上。”说起稻鸭连作,种粮大户范志平滔滔不绝。而这稻鸭连作的背后,是该镇治理水患、坚持经营理念带来的喜人结果。

目前,平山镇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镇已建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万亩,年产优质龙虾300万斤,预计今年仅龙虾养殖的总产值就将达6000万元,稻虾综合种养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

平山镇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内企业的产业发展优势,优选带动主体和发展产业,确保带动主体实际生产规模超过带动规模的一倍以上,真正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全镇累计有26家企业、合作社参与带动贫困户发展到户项目29个,涉及蓝莓种植、草莓种植、稻虾共生、山羊养殖、生猪养殖等。该镇完善“贫困户投入、企业帮带、政府奖补”的利益联结机制,即贫困户投入本金参与生产经营,企业予以帮带发展,政府给予以奖代补,确保贫困户在获得财政奖补资金的同时,实现稳定增收,预计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平山镇还立足钵盂湖周边山水田林资源优势,筹资70余万元,围绕钵盂湖周边山、水、田、林、路及美丽乡村等元素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规划打造以现代生态农业为支撑,以山水田林资源为依托,以休闲观光景区为目标的钵盂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推进河长制,努力将钵盂湖建设成为以稻渔共生、蓝莓种植及深加工等为主体,以拓展训练、有机蔬果采摘、花卉苗木观赏为特色,以农家乐、休闲餐饮垂钓等为支撑的工、农、旅复合型生态康养度假示范区。目前,钵盂湖周边已建成稻渔(虾)共生基地500亩、芡实种植基地1200亩。康养度假基地、文旅小镇、蓝莓精品项目、蔬菜种植基地等多个项目正积极对接。(檀志扬)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