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污水进“管网”,出“站”变清流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10/1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4





“你看这就是处理后的水,水质适合小米虾生长。”长丰县朱巷镇前黄村黄大户中心村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掀开生态滤池翠绿的金钱草,繁茂的根茎在水下交错。

该污水处理站采用循环流AO+反硝化生态滤池为主体的处理工艺,主要处理村里居民日常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00吨,服务人口一千多人,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集镇村居全覆盖

2017年以来,长丰县大力开展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工作,县住建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站),属地乡镇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全面推动县域污水治理实现跨越式发展。

“原来污水到处流,尤其到了雨天,污水雨水混在一起,太阳出来一晒味道还大。”罗塘乡樊祠村村民樊大爷说,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曾习以为常,也无能为力,“现在管网接到家里,污水有去处了,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目前,该县已建成1000吨以下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站74座,在建1000吨以下污水处理设施26座。在集镇区,该县已建成日处理5000吨以上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1000—5000吨污水处理厂6座。

在该县集镇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在杜集镇污水处理厂内,水质在线检测仪上显示着实时进水和出水水质有关数据。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至格栅渠后,自流至调节池。“在此进行污水的水质、水量均衡,随之进入SY-PLUS-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处理系统的核心环节,污水除碳、脱氨除磷及高效沉淀过滤等过程都在此完成。据介绍,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用水。

按照《长丰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到2020年,该县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各类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

运营管护一体化

该县采用“设计—施工—运行”一体化模式实施污水处理厂(站)建管和运营,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操作易、效果好的污水治理之路。

以市场化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政府购买服务,以政企合作的特许经营方式,将全县前期已建的53座小型污水处理站通过公开招标,统一打包由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运营,运行管理维护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统筹保障。

长丰县采取PPP模式实施陶楼镇等9个乡镇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72公里,加强污水管网管护,做到雨污分流。

在抓紧新建污水处理厂(站)的同时,对不达标和运行不正常的污水处理厂(站),通过增设智能模块化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更换水泵、风机、管路等老旧损坏设备,重新翻修人工快滤田,进行维修改造。

同时,开展雨污混接调查和整治工作,列出混接点清单,做到调查成果一张图,系统性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该县还成立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问题整改专项领导小组,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见效一个”的原则,充分发挥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站)的实际作用。(何声强 马芹芹) 









(责编:刘颖、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