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安徽省肥西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以下简称“苗交会”)。这几天,安徽万秀园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客户经理朱振华忙得不亦乐乎,不停给采购商宣传自家的无纺布育苗容器。他说,从业五年来,苗交会帮他打开了市场。
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苗交会与安徽花卉苗木产业相依相伴17年,如今合肥苗交会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参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盛会,并通过产业融合,使花卉苗木成为推动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经济。
连续举办17年 成“国字号”花木盛宴
走进苗交会的主场馆里,一棵与众不同的梨树吸引了众多参观游客驻足观赏。与旁边普通的梨树对比,这棵梨树明显粗壮一些,树枝顶端挂着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的梨子,并且在树枝分叉处生长着多种石斛。
安徽德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果玩品牌创始人张德中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研发的金果梨树,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在梨树上嫁接多种农产品。“不仅树上结梨子,树枝长石斛,树下还可以种植人参,光这一棵树就价值15万元。”张德中说。
争奇斗艳的鲜花异草、种类繁多的珍稀苗木、千余家企业汇聚在一起创造出的商机……合肥苗交会的举办,不仅为参观的市民打造一场苗木花卉的视觉盛宴,更方便苗木花卉企业展示、交流、交易。
连续17届苗交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介了产品,拓展了市场,打造了品牌,更为广大苗木花卉生产者、经营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如今,苗交会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苗木花卉“国字号”交易品牌,成为立足安徽、服务中东部、辐射全国的国家级苗木花卉展示交易盛会。
促招商引资 “永不落幕”的苗交会
19日上午,在苗交会上,随着绿色通道园林智慧产业园、淮北市年产40万立方米定向刨花板项目等16个林业招商引资项目的现场签约,今年苗交会投资金额已达241.7亿元。
“苗交会已成为安徽林业招商引资的大平台,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和落地。”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表示,苗交会为全国苗木花卉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了苗木花卉产品交易、信息交流、技术合作、招商引资等重要平台,有力带动了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安徽苗木花卉综合产值达到220亿元,年可供造林使用的合格苗木7亿多株。2003年至今,从12亿元到220亿元,从30万亩到300万亩,从26.06%到28.65%……安徽苗木花卉产业产值、种植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迅速增长,为国土绿化和林业各项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今年苗交会中,国家林草局利用苗交会这个国字号平台的服务和辐射功能,决定在合肥建设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包括苗木交易中心、苗木信息中心和苗木价格指数中心等3个中心。
今后,交易中心将为林木种苗各类企业提供公平、开放、透明的交易平台;信息中心收集、整理、规范各类林木种苗资讯;价格指数中心引导生产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计划。一个“永不落幕”的苗交会正在形成。
示范“林长制” 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为鼓励公众参与,今年的苗交会还在肥西的官亭林海、中国中部花木城、三河古镇、祥源花世界等地设置了“苗木花卉体验节”活动,公众可以步入苗交会及周边苗木花卉基地和森林公园,感受苗木花海带来的愉悦。
周末,家住包河区的夏女士和家人来到肥西县官亭镇的官亭林海,香樟、广玉兰混合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在这个国家级生态公园内,艺术嘉年华、星球花园自然嘉年华等活动轮番上演,远处碧波荡漾、满目皆绿。如此美景,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是一水三田六分岗的荒山薄岭。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官亭镇,难以发展传统种植,因此当地逐步探索多样化经营,引进大型苗木企业,几十万亩的苗木在昔日的荒山薄岭上拔地而起。自2017年安徽省林长制改革推行以来,官亭依托苗木基地,探索实践“森林+”模式,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大批游客带动了生态旅游。如今,官亭林海已成为中国国家级生态公园和4A级旅游景区,官亭林海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随着今年苗交会上,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未来,安徽省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困扰林业发展的沉疴痼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安徽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目标责任体系更加完善;森林覆盖率超过31%,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5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
“林长制”让林业发展有了扎实的制度“靠山”,林木种苗为“林长制”改革增绿工程实施提供优质良种保障。“通过实施林长制,生态保护的责任更加明确,绿色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森林建设措施更加具体,改善生态惠顾民生的成效更加彰显。”安徽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