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产业扶贫举措实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10/2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4





近年来,泾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文化、农业等产业,走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让更多的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

旅游“牌”促就业。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依托,泾县全力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瞻仰凭吊、文化研究等于一体的经典红色旅游集中区,引导和鼓励当地村民兴办“农家乐”,吸收贫困户到“农家乐”就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水墨汀溪、月亮湾、江南第一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在琴溪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汀溪乡、榔桥镇分五个片区成片种植油菜、向日葵、荷花等景观农作物近万亩,并在用工上向贫困户倾斜,千方百计地安排贫困户做小工、打零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整合13个AAA级景区旅游资源,通过安排贫困户到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销售门点做清洁、搬运等服务工作,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文化“牌”助增收。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在万亩青檀林和燎草基地建设、檀皮收购、晒草晒皮、原料加工等辅助环节上,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发挥“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高度重视研学旅游资源的挖掘,围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宣笔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王稼祥故居等“红色”文化和查济、桃花潭、黄田、赤滩、马头等写生文化,建设了宣纸宣笔体验基地、写生基地、摄影基地以及孤峰油布伞、琴溪陶窑、茂林花砖、后山剪刀等最佳摄影点,通过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等方式,着力打造宣纸文化园、“三兔”宣笔文化园体验游、云岭红旅小镇等研学旅游热门目的地,通过研学游销售附近贫困户土特产品,促进贫困户增收。发挥丁家桥镇“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和该县3个“淘宝村”的作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收贫困户到厂里做原料工、辅助工、临时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农业“牌”带脱贫。在龙头企业带动上,该县云岭镇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接了云岭镇贫困村发展了水稻、莲子、黄精、蔬菜等产业,建立“扶贫直通车”基地,助推云岭镇脱贫攻坚走上了“快车道”。2018年以来,该公司设立“安徽云岭星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扶贫资金专户”,以企业销售的“蛋黄锅巴”系列产品每袋0.1元的标准纳入专户,用于支持云岭镇扶贫事业,帮助有需求的、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捐资助学、医疗救助、公益性事业等精准扶贫“圆梦计划”。

在园区带动,丁家桥镇因地制宜,打好宣纸书画纸产业牌,安排了91名贫困人口在宣纸书画纸企业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助力了精准扶贫工作。在农民合作社带动下,黄村镇花林村的佘王剑,能人回乡创办“海纳农业”,采取统一采购和市场化服务体系,保证农户基本产量,并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8元的价格回购优质水稻等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在经营大户带动上,汀溪乡漕溪村袁文武把握皖南川藏线带来的商机,走“生态农业+旅游”之路,创办了泾县绿沁园种植家庭农场,建立100多亩的苗木基地、45亩的火龙果基地、30亩的葡萄基地、15亩的蔬菜基地、15亩的西瓜和圣女果基地,并养殖鸡鸭和土猪。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该县桃花潭镇清溪村张万寿,身残志坚,不仅养了32条黄牛,还带着两个弟弟承包了本村村民36亩水田,种植水稻,用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美好的生活,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所有人。(蔡盛)









(责编:郭宇、李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