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的持续向好,离不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比起被称作风口受到竞相追逐的新兴产业,低调蛰伏的传统产业往往易被忽视。
面对持续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南陵县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在以新兴的快递物流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发展主攻方向,首位“领跑”的同时,做好新旧结合文章,下大气力盘活传统产业。
通过鼓励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开展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南陵县推动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站上新风口、再造新优势、焕发新生机,带动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如何转?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市场之问。
南陵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当前县域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不少困难,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且结构性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等诸多问题。
如果追根溯源,传统企业盈利难、转型难是重要原因。
问题的矛头指向了质量和效益。县内经济主战场,南陵县经济开发区经济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转”的速度、力度和深度。谁转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程度更深,谁就能率先冲破传统发展方式羁绊,抢占发展先机。
方向明则道路清。近年来,南陵县结合实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装备制造、服装服饰、健康食品三大传统产业,明确了以调转促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加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突围,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流程再造、工艺提升、模式创新等手段,一批传统产业华丽转身,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位于南陵县经济开发区,以铝合金压铸生产加工、金属表面涂装等为主营业务的舜富精工是其中代表。说起压铸,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传统行业、低端竞争、市场饱和等词汇。然而,当笔者走进舜富精工,却为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之高,感到咋舌。
在企业的压铸车间,取件、传送、压铸等工序已经实现了一条龙自动化操作。计算设备在后台全面掌握生产情况,并实时更新到车间大屏,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智能监管。这全部得益于,公司投资2亿元,在全省率先打造的“铝合金压铸智能工厂”。
转型是二次创业,转得好,就能化危为机、甚至上演弯道超越。
舜富精工就是典型的例子。2018年,企业产值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31.2%,初步形成LED灯具、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5G产品核心配件三大产业布局,完成了新三板摘牌,计划登陆主板。 企业的转型、腾飞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聚力支持。
近年来,南陵县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组织对全县转型升级情况进行摸查,摸清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转型升级方向,鼓励配合企业研究制定转型升级方案。并按照挂牌上市、争创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分类建立台账,量身打造服务体系,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一企一策。
存量和增量,是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南陵县创新出台《用好盘活存量工业资产促进转型升级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工业资产,加快项目落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等途径,出售、租赁、参股合作、并购重组、司法拍卖等形式,挖掘资源、盘活资产、加强合作、挂大靠强、助力转型。
佳福莱食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福建,主要生产烘培面包等食品,是三只松鼠的供应商之一。为了让企业尽可能贴近市场,佳福莱到南陵县投资建厂。没有大兴土木,取而代之的是使用了一处已经全面停产的食品企业厂房。借力腾笼换鸟,既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也有利于企业快速布局。
近年来,起酥面包受到市场追捧,订单量巨大。“一期项目投资2000万打造的丹麦起酥面包生产线,自动化等级优于同行业,单线每小时可产出2.5吨面包,产值约5万元”,佳福莱副总经理钟建平说,公司快速的投产达产要感谢南陵县在资产盘活过程中,多部门联动,快速反应,大大缩短项目建设周期。盘活存量项目享受的契税奖励等政策兑现更是在一周内办结,体现了南陵县效率。
通过引进佳福莱等优质食品深加工项目,延伸食品产业链,成立食品工业产业化联盟,南陵县不断将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做实做深。此外,该县坚持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向低碳环保、绿色转型,形成了传统与科技结合、绿色环保结合等新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麒羽绒建成了行业首个日处理万吨级中水回用系统,带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牢牢抓住促转型这个方向,传统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站上新风口。 (王洋 周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