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坦、庭院干净、绿树环合……行走在泗县各地,美丽、宜居的乡村美景处处可见,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泗县一直在持续发力。今年以来,泗县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局,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以环境整治、厕所改造、垃圾治理为工作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改善、户用厕所改造、垃圾综合治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立足全面“清脏”,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泗县探索实施分类实施、合力攻坚、建章立制的工作方法,将全县1796个农村自然庄分三类,实行县、片、乡、村、组五级网格化管理,集中开展以“五清一改”(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目前,共清理村内塘沟4531个、农业生产废弃物8.6万吨、乱搭乱建11029户、废旧广告牌20476个、无功能建筑49.2万平方米。同时,县农环办先后出台了《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实施方案》、《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泗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加强了对乡镇、保洁服务公司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五有”长效机制。
抓住关键“改厕”,户用厕所改造扎实推进
泗县深入开展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加快厕所问题整改进度。乡镇(村组)干部以及扶贫工作队人员逐村逐户进行排查,做到一户一档、一厕一档,建立全县厕所问题整改台账,将梳理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乡镇,明确整改完成时限。
统一谋划设计、明确改造数量、强化设备保障等措施,泗县通过严格落实农村厕所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和省、市关于推进“厕所革命”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采用“三瓮式”、“三格式”、“混凝土装配式”、“联户式化粪池”、“粪污一体化微动力处理”等多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厕所脏、乱、差、臭等老大难问题。目前,累计建设农村公共厕所2566座、户用厕所改造5.5万户。
突出重点“治污”,垃圾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是推动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泗县采取集中整治与专项治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快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了“村组收集、第三方转运、县级处理”的一体化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019年,全县收集转运农村垃圾15.2万吨。在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日处理量300吨至500吨;美丽乡村中心村建成污水集中处理站36个,日处理量100吨,均已稳定运行。通过运用ppp运作模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建立机制管“长效”,村民自治助力乡村振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泗县将农村垃圾收集写入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营造群众的事自己干、自己管、自己爱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1235”林业扶贫工程,引导农民改变传统一家一户分散养殖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向经果林庭院经济发展。坚持把高频督查、考核奖惩,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坚持日巡查、周督查、月考核的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加强对乡镇、保洁服务公司及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据统计,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户家庭成员从事垃圾清运、卫生保洁、保绿护绿、公厕管护行业1926人。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户家庭成员在垃圾清运、卫生保洁、保绿护绿、公厕管护等岗位就业1926人。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劳动报酬计算,每人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4400元。(杨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