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州:“点单”把志愿服务送到身边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12/24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这里的“点单”,可不是咱们上饿了么、美团点上自己的一顿饭、一杯饮料,可与“外卖”类似的,咱们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它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宣州区周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自挂牌建立以来,结合群众所需,因事因时因人制宜的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将群众“订单”送到家门口、送到心坎上。

文明新风吹大地

周王镇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集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文化作为文明的外在形式,对其内在的价值的影响和渗透是不言而喻的。该镇依托特有的文化资源,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队伍,将乡村文明之风播撒到各个角落。

村规民约的完善。村规民约是“三治结合”的有效载体,引导村民向善向好的的力量源泉,如阳光普照、清泉流淌。周王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安排文化志愿服务队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按照群众的意愿和想法,因地制宜的制定村(社区)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中对村民应当做的予以褒扬,违反村规民约的给出相应的批评和教育。

“四会”组织发挥作用。周王镇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引领示范,吸纳老教师、新乡贤、周王好人等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扎门村新风堂的店老板,也是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之一。兼任“双重身份”的他说道:“思想观念真的很重要,攀比之风真的来不得,我虽身为店老板,但是每次看到铺张浪费倒掉的饭菜真的是心疼,新风堂我一定要办好!”村民黄道林(化名)感慨道:“新风堂好啊,你来我往大家都轻松,人情往来的钱省下来都够我办多少事了。”

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今年以来,按照群众的“点单”需求,周王镇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写春联、作诗歌、敬老爱老、小手牵大手、送戏下乡、文艺汇演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旨在群众在“鼓了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素来爱热闹的刘翠萍大姐说:“现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多,本来就缺乏生气,咱们这个群众性的文艺志愿者,多开展些活动,自己乐呵,老人和孩子也乐呵!”

政策宣讲接地气

宣讲形式多样,内容多样,可谓是“讲无定法”,但始终遵循的宗旨就是:群众想听、群众爱听。讲的要掷地有声、做的要落地见效。

政策志愿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动动嘴皮子”,还要“练练腿劲儿”。主题教育期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认真梳理排查年老病弱卧床党员,采取上门宣讲动员会会议精神,发放《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为34名老年病弱党员上门送学,真正做到了主题教育不落一名党员。

理论宣讲不仅仅是让群众“吃饱喝足”,还要“色香味”俱全。当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落实文明实践所站的一项重点工作。文化志愿服务队通过诗词歌赋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教育志愿服务队讨论课堂你问我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通过网格化分片宣讲等多种形式,将党的理论生动化、形象化,把高深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讲的绘声绘色,讲的掷地有声,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

乡村发展添动力

周王镇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镇村发展的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共同建设山青水绿秀美周王。

为响应群众呼声,周王镇文明实践所站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烟草扎把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开展烟草知识讲座,实实在在的为群众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

在今年的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中,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组织和自发性参与“垃圾革命”共计53次,参与人数达579人次,为攻坚行动助力。

根据群众的意愿,结合专业和实际“制单”,通过群众“点单”和志愿队伍“送单”的无缝对接,周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志愿服务第一时间送到百姓身边。(彭惠)









(责编:黄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