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怀宁县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民共享、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强化基础 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看病方便多了。”“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好了。”……这些来自群众的声音,真实地道出了安徽省怀宁县卫生事业的变化与进步。
2019年,怀宁县大力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全县共创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企业、家庭等六类健康促进场所277个。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精心组织开展“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等健康主题赛事活动,建成健康主题公园文化园共43个、健康生活e站135个。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积极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坚持补齐医疗阵地短板,筑牢健康扶贫基石,全力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县已完成38个样本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其中9个出列村和10个拟出列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全部到位。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全县21个养老机构都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医养结合协议,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个。顺利通过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省级评估验收,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防治目标,代表安徽省接受国家血防春查调研。县妇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已竣工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县医院妇儿分院项目建设正在按EPC项目总进度计划稳步推进。县中医院康复治疗中心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规划方案设计等工作。全面完成80所一体化村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建设项目。提前完成2020年计划改造提升的村卫生室65个。
健康扶贫 让群众“看得起病”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疾病已成为横亘在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何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怀宁县卫健委积极探索健康扶贫工作新机制,创新健康扶贫模式,让困难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该县扎实推进健康脱贫工作,面落实“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实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并取消住院预付金。为贫困人口办理“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补偿9842人次,基金支出2505.46万元,实际补偿比达87.72%,其中常见及特殊慢性病经“180”补充医保再补偿270人,实际补偿比达97.82%。大力推进贫困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为贫困人口每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干预,全县已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21568份,建档率达100%;贫困妇女“两癌”免费筛查1488人,贫困家庭儿童营养包免费发放193人,贫困家庭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25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518对。开展大病专项救治行动,全县患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有252例,已开展专项救治的达250例。即时为贫困慢性病患者展开鉴定,通过鉴定的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共计2261人。实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免费签约,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免费签约20698人,常住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制作了5万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和5万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折页,发放到每个贫困户手中,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开展健康脱贫宣传活动达三十余场,
做实民生 让群众“看得好病”
怀宁县把实施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富民惠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围绕社会最关心、基层百姓最期盼的问题,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落实民生部署,为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前不久,安徽省首家“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在怀宁县高河镇卫生院正式运行,通过开展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真正实现了“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从源头上杜绝了疫苗存在的安全隐患,告别了接种台前拥挤、留观时间难以保证等传统接种门诊的弊端。怀宁县扎实推进卫生计生民生工程,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三)落实综合医改任务。城市医联体、县域紧密性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县医院改进与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深度合作机制,推进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和心血管中心的合作,县中医院继续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县医院月山分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序开展,县中医院与茶岭镇卫生院紧密型医共体挂牌运行,启动县医院与三桥镇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与石牌镇中心卫生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和学科建设,县医院牵头组建口腔医学会、护理学会、药事质控中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县中医院成立“治未病”中心。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开展试点工作。县中医院顺利通过 “二甲”复审验收。全面开展 “优质服务基层行”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檀志扬 陈兰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