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健康脱贫政策让贫困户看病“有底气” [2020-01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1/20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4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过去农村患者对看病贵最形象的描述。随着健康脱贫各项政策的落实推进,如今这样的景象得以彻底改观。安徽石台小河镇莘田村的贫困户陈巧连,先后在省立医院做了3次手术,“没想到我看病也不用担心钱,全靠健康脱贫兜底政策。”陈巧连告诉笔者,困扰多年的头疼病终于好了,耳朵也能听见了,今年一家人能高高兴兴过个好年了。57岁的陈巧连一直有头疼的毛病,2018年症状加重,半边脸都没了知觉,耳朵也听不见了。在石台县医院检查后才得知,她长了个听神经瘤,医生建议她尽快到省立医院做手术。刚听到这个消息时,陈巧连绝望了,她甚至想放弃,丈夫已经70多岁,身体也不好,家里只有儿子一个人工作赚钱,日子很不好过。如果再到省城医院看病,本就贫困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回到村里后,扶贫专干的话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为防止“因病返贫”,石台县将贫困户大病的保险门槛由1.5万元降至0.5万元,将贫困户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由50%至80%提高到60%至90%,单此一项最高个人就能报销20万元。此外,石台县运用“351”和“180补充医疗”兜底政策为贫困户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构筑最后一道“防火墙”,即对贫困户患者医疗费用实施封顶,在县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封顶为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剩余部分合规医疗费用实行政府兜底。2018年,在儿女的陪同下,陈巧连在省立医院做了手术,手术费用虽然花费了近4万元,但出院结算时,他们只交了1万元费用。“出院的时候直接减免,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看病的负担。”陈巧连的女儿告诉笔者,手术医好了母亲多年的头疼病,只是母亲的听力损伤后,再也不能恢复了。“如果是以前,母亲肯定不愿意再去医院,但现在不一样了,看病经济压力小了。母亲愿意再次接受手术,安装人工耳蜗,帮助恢复听力。”2019年,陈巧连在省立医院再次接受了2次手术,手术享受贫困户医疗费用封顶,花费了1万元。手术回家后,陈巧连还被村里列为重点人群,签约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给她做检查。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石台县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目标,坚持防治结合、精准施策,着力推进健康脱贫各项政策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9年,石台县贫困人口省内累计住院4997人次,总费用3834.56万元,综合补偿3185.79万元,综合补偿比例为83.08%;慢性病门诊累计7507人次,总费用697.51万元,综合补偿656.01万元,综合补偿比例94.05%。 

为了让老百姓看病更方便,该县按照普通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实行分类健康干预,为22951个贫困人口每人都建立了1份电子健康档案、1张健康卡、签约1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每个月都要上贫困户家走访1至2次,为他们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该县还为所有贫困户交纳了新农合的个人部分。2019年石台县共为贫困户、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优抚对象等27719人代缴新农合资金609.77万元。同时确保医保“两免”“两降”“四提高”等倾斜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在乡镇、县、市、省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第一次报销比例达到95%、85%、80%、75%,做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为了让贫困患者看病少跑腿,该县还构建了“一站式”服务网络。建立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贫困人口只需交纳个人自付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政府兜底资金由医疗机构垫付。(汪玉芳 舒春龙)









(责编:欧恺、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