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安徽省23个贫困革命老区县之一。今年以来,泗县县委县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六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力促精准扶贫。
聚焦核心指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今年以来,该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对全县贫困户和边缘户进行全覆盖再排查。成立5个县级专班,16个乡镇政法专班和187个村级专班,推进危房“清零”行动,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全方位“回头看”。着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复学工作有序进行。加强低保户动态监管,落实好重病重残户、精神病患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开展饮水安全再排查,对所有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加快15个乡镇示范化水厂建设,确保“四率”全部达标。
聚焦增收难题,着力实施“三业两补”重点举措
据了解,针对疫情带来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特别是贫困户收入可能下降的风险,泗县县委县政府重点围绕“三业两补”做文章,通过就业、创业、产业,加快经营性收入增长,通过政策性补贴和特色种养补贴,增加转移性收入。今年谋划落实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50个,安排特色种养业奖补到户资金500万元。有针对性地帮扶20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贫困户消费农产品2030吨、1800万元。全县80个村级工厂和112个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开发“爱心互助岗”等公益性岗位2367个,其中今年新增890个;安排10039名贫困劳动力县内就业,其中县城工业园区和建筑工地就业5100人,点对点向江浙沪等地区输送贫困劳动力4652人。
泗县扶贫工厂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泗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聚焦“双基”短板,着力加快扶贫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该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项目797个,启动实施2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打通村组循环路。实施农村电网改造项目95个,总投资8400万元。抓好2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2万亩旱改水等项目。对41个养老托残“三合一”“五合一”场所进行优化提升,成立“五合一”志愿联盟,建养老“幸福院”,破农村“老来难”。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系统1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五合一”文明实践活动,每周点对点进村入户,见人走心,实施志愿帮扶,受益鳏寡孤独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3000余人。
聚焦环境整治,着力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日前,泗县大路口乡、丁湖镇等乡镇按照全县“清洁家园,助力脱贫”活动方案,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多举措助力精准扶贫,改善村居风貌。
该县将厕所改造作为当前“厕所革命”的重中之重,由5位县领导牵头分片包干、压茬推进,确保整改工作尽快全面完成。启动新一轮农村村庄的环境清洁行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清洁行动、助力脱贫”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加大河道两岸、大堤等绿化美化和30个田园村庄和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确保完成造林面积1.8万亩。
聚焦责任落实,着力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
“东风吹进东风村,村庄发展焕然一新,一重扶贫好干部,是咱群众贴心人。”这是泗县大庄镇东风村民对“第一书记”高度评价。东风村原本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打的一眼深水井,当地村民说,这眼井拎上来的水甘甜爽口,是群众心中的“甘泉井”。在一重扶贫干部的积极协调下,通过多方水质检测,这眼井出的水竟然可以净化生产优质矿泉水。中国一重出资54万元建设东风村水厂,生产销售桶装、瓶装纯净水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万元,同时带动5-10户贫困户进厂就业。
今年以来,该县加强扶贫包保联系制度落实,坚持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周至少拿出3天时间抓扶贫,每周带队暗访两个村;县四大班子其他成员每周至少拿出2天时间抓扶贫。对全县排出的基础相对薄弱的3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县领导牵头包保,实行“五个一”(一个作战方案、一名县领导联系、一个县直单位包保、一个企业跟进帮扶、一月一调度)推进机制。选派3名优秀干部到相对薄弱的乡镇挂任脱贫攻坚党委副书记。加强对新调整的驻村工作队培训,在保持原帮扶人不变的基础上,安排457名科级干部包保未脱贫户、边缘户,强化帮扶力度。
聚焦成果巩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泗县一二三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初具雏形,我是越看越振奋,越看越有信心。”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为泗县扶贫发展现场支招:“还要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土地的额外收入。”和张红宇一样,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谢国明,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栾敬东,中共安徽省委党校教授陈定洋等通过实地考察,纷纷为泗县脱贫攻坚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谋划策。
泗县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泗县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以来,全县持续深化“争创‘五面红旗’、实施‘五牌联动’、引领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工程,常态化举办村书记擂台赛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培训班,增强干部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依托南北两条产业扶贫示范带,深入实施“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工程,建设金丝绞瓜、特色山芋、花卉苗木等六个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立足资源禀赋,打造蟠龙山和奇石文化公园、大运河、石龙湖田园综合体、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大文旅片区,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乡土文化内涵,充分运用特色文化提高村民凝聚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尉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