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金融扶贫“贷”动脱贫户走上致富之路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6/01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2





近年来,肥西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以促进脱贫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杠杆作用,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机制,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有发展意愿、有发展潜质、有资金需求、有还款来源的脱贫户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脱贫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张俊汉是肥西县花岗镇天堰社区小郢组一名普通农民,妻子李宗芝在十年前脑部遭受重创,导致终生智力残疾,这让靠种地收入的张俊汉家生活压力越来越重。2014年,镇、社区综合研判分析张俊汉家的经济状况,经社区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张俊汉户定为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脱贫户。由于妻子需要照顾,张俊汉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就近就业。2015年初,在镇政府帮助下,张俊汉的20亩瓜蒌按部就班地种植起来了。张俊汉善于思考和研究,他紧跟市场行情,把握市场需求,慢慢打开了销路。当年底,张俊汉就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2016年,他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瓜蒌种植面积扩大至60多亩,收入也进一步增加。但是,2017年,当张俊汉又想进一步把种植面积增加三倍至180多亩时,他在资金方面犯了难。就在张俊汉为缺乏资金扩大生产而烦恼的时候,他想起之前村干部在一次走访中给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明白纸。明白纸上写到:政府鼓励有发展需求、有贷款意愿、有还款能力或还款措施的脱贫户获得免抵押、免担保不超过5万元、最长3年(含)、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金额贴息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于是他联系了村委会,把自己的需求告诉了村里,在银行对他进行授信评级后,经过审核,8月份他如愿拿到了一笔3年期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随后,他把自家瓜蒌地的面积扩大到了180亩,当年,他家的年总收入就由18万增加到了78万。小额贷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采访得知,金融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金融扶贫是加快产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张俊汉户的变化只是众多脱贫户的缩影。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很好的解决了贫困农户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有意愿干事创业的脱贫户获得资金支持。自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实施以来,肥西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精准施策,精准放贷,从“贷得到”到“贷得准”和“贷得好”转变。截至2020年3月底,该县有脱贫户3678户享受了156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项目切实让脱贫户达到稳定增收的成效。

据了解,在肥西县,还有许多像张俊汉这样有意愿、有能力、想干事创业的脱贫户。为深入挖掘贷款潜在需求,该县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于2020年初联合县扶贫办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能贷尽贷”摸排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内各乡镇园区对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最基本条件的农户进行“能贷尽贷”的全面摸排。对已获得小额信贷脱贫户,重点摸排其经营产业项目情况、政策知晓情况、诚信情况等;对未能获得小额信贷脱贫户重点摸排其未贷的原因。

虽然扶贫小额信贷能够精准投放,但由于农产品受自然气候、市场情况、经营管理等方面因素影响,客观上仍然存在脱贫户逾期风险,甚至会产生逾期不还和到期还不了的情况。为了极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心采取了加强管理、宣传和监督两手抓:一是要求村(社区)加强对脱贫户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增强脱贫户自身创业能力水平;二是支持村(社区)加强对脱贫户选择生产经营项目进行甄别和市场风险判断,最大程度保证经营项目符合市场需求;三是鼓励村(社区)对脱贫户生产经营产品寻找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保证产品营销有收益,扶贫小额信贷能真正发挥支持生产发展,产生带贫减贫效果;四是加强政策宣传,指导各乡镇(园区)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多途径、多维度宣传小额信贷政策,提高信贷户诚信意识,牢固树立“有借必还”思想,确保脱贫户小额信贷“借得到、用得好、还得了”;五是严把监督关,持续会同县扶贫办发布次月到期贷款提示表,安排专人提示并跟踪各乡镇逐户排查,督促乡镇(园区)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提前做好小额信贷户到期风险预警工作。对部分重点贷款户,每周进行2次风险提示,确保不出现逾期不还现象。

据悉,下一步,肥西县将持续做好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效调动脱贫户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更多脱贫户像张俊汉一样,利用小额信贷增收、享受金融扶贫红利。(张悦 王腾)









(责编:范晓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