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红绿相映两相宜?稻虾共养齐脱贫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6/18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芒种时节,舒城县千人桥镇韩桥村稻虾共养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绿油油的禾苗下,红通通的龙虾不时钻出水面,嬉戏其间。稻在田中长,虾在稻下游。每天天还没亮,基地负责人秦发林就带领虾农们下水捕捞,将活蹦乱跳的龙虾装车,销往合肥等地龙虾市场。

基地负责人秦发林是千人桥镇韩桥村的大农户,为人踏实肯干、吃苦耐劳。2017年底,正当秦发林为种植粮食前途发愁时,省政协驻韩桥村工作队队员周瑞明找上了门,动员他开展稻虾共养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并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当年秦发林就把40亩耕地改成了稻虾共养试验田。试验中他发现,稻虾共养好处很多:龙虾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改善水质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龙虾生长提供了一个阴凉、安全的环境。

为了扩大基地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2018年,帮扶单位省政协和属地政府千人桥镇多方争取资金,帮助申请成立了舒城县钱大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稻虾连作基地。稻虾共养规模扩大至150亩,年综合收入四十余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该基地已带动贫困户25户34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其中务工带动10人,人均年收入2千元以上;资产入股带动25户,年收益1280元。

“我们已经注册了‘钱大山’牌商标,正在认证绿色食品许可证。下一步基地将配套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并计划在2年内扩大至500亩,进一步带动本村贫困人口、村民增收致富。”说到未来打算,秦发林信心满满。

近年来,稻虾共养已经成为舒城县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该县2019年稻虾共养4.8万亩,农民纯增收4800万元。其中,南港镇河西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亩平产稻谷1000多斤,成虾亩产200斤左右,亩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10户贫困户发展龙虾养殖;柏林乡的双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稻虾共养模式去年大获丰收,合作社拿出40万元用于分红入股贫困户分红和村扶贫发展基金。

在舒城县,立足本县实际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广开来,在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保留了乡村的田园之美,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熊冰雪)









(责编:黄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