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只有干出来的幸福,没有等出来的脱贫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6/1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7





“依靠养鱼和打工,现在我家吃穿不愁,日子一年比一年好。”6月17日上午,安徽天长市秦栏镇寿昌社区居民沈春安一边喂鱼,一边笑着说。

今年54岁的沈春安因三级肢体残疾,2016年被秦栏镇纳入贫困户。“这片水塘有8亩,就在我家屋后,村里照顾,给我承包,镇畜牧站还派人教我技术。再过几个月,草鱼就可上市了。”现在,对养鱼一窍不通的他已顺利“出师”,不仅学会如何搭配投放鱼苗、何时投喂饲料,还学会了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去年全家年收入达6万多元,实现脱困。

“沈春安的故事是我镇脱贫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通过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产业帮扶和政策兜底,我镇实现417户、1178人全部脱贫。”秦栏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站站长张宗泽说。

教育资助促脱贫

秦栏镇及时申报并认真落实各级、各类济困助学政策,利用各类奖助学项目帮助建档立卡扶贫家庭的学生免除学杂费,获得助学贷款或一定数额助学补助,2019年为6户困难家庭申请教育补助16050元。寿昌社区的小朱同学早年母亲因病去世,其父靠打工维持整个家庭,负债累累。大家都在担忧小朱能不能完成学业的时候,秦栏镇将她家纳入低保,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努力拼搏的她考上本科,大学期间获得了助学补助。去年,小朱完成学业参加工作,有了一份固定收入。主动打报告申请退出低保的她说:“感谢政府这么多年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家走出困境!请把惠民政策让给更困难的家庭吧。”

就业扶持助脱贫

秦栏镇积极推荐困难户进入环卫、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探索开展异地劳务对接,鼓励本村能人带领困难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鼓励困难群众自种自养,由畜牧站提供技术指导,及时申报上级扶持资金。目前,就地就近在企业工作的困难群众300多人,外出务工200多人,发展特色种养业37户,近两年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44950元。

政策兜底有保障

对无法通过教育资助和就业扶持实现脱困的家庭,秦栏镇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全镇建档立卡困难群众57户、共145人纳入低保。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将困难人口全部申报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扩大医疗康复项目。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困难群众全覆盖,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的发生。官桥社区老吴的两个儿子不幸身患尿毒症,老两口打工维持生计,但高昂的治疗费用还是让他家入不敷出。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站根据实际情况,以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为切入口,帮助老吴家改善生活质量。他家养鸡两百多只、猪两头,争取了近2000元的惠农贷资金,申请到3000多元特色种养业补助,同时为他家申报低保,免费购买城乡医保,免费办理公交月卡,铺设了300米的入户石子路。近期,镇上联合当地企业为老吴两个儿子治病捐款5万余元。(岑辉 汪启湖)









(责编:刘颖、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