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入夏,走进工山镇象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村道。眺望村道尽头,时常可见一个穿着黄色环卫工马甲的阿姨,熟练地在捡拾垃圾。她就是象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倪爱玉。
倪爱玉去年在上海务工做家政,今年春节过后无法外出务工,村里了解她家情况后,为其安排了临时工岗位,主要工作就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村口检查点值班和劝导聚集人员,每天能有30元收入。
新“四员”公益性岗位政策刚刚下来时,倪爱玉就迫不及待地积极报名参加,随后签订了人居环境保洁员的协议,成功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
“去年在上海务工,一年大概有1万元左右收入。本打算年后返回上海继续做家政,但是疫情让我不得不待在家里。好在村两委给我安排了临时性岗位。现在又给我安排了人居环境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600元,这样我能在家门口上班,收入有了保证,今年就不打算出去了。”说及自己的新工作,倪爱玉十分满意。
像倪爱玉户一样,工山镇桂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水代兄也参加了村里开发的“四员”公益性岗位,具体负责桂镇文化广场的公厕卫生,每周只需要工作两个下午共计4个小时,每月的收入240元。
“农村环境保洁员工作时间灵活,任务也不重,真的是我们家量身订做的好岗位,不仅增加家庭收入,还能照顾常年瘫痪在床的丈夫。”水代兄如是说。
“一人就业,脱贫一户”。贫困户能否早日就业直接关系一个家庭的稳定收入。工山镇在宣传辖区企业岗位信息的同时,积极开发“四员”扶贫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各村逐户逐人摸清贫困户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根据每一户贫困户自身家庭情况和个人身体状况,量身定做,设置不同工作类型的岗位,做到才尽其用,按劳取酬。截至目前,该镇共设有新“四员”一类岗位49人,二类岗位137人。平均每户贫困户每年收入实现增加4000余元。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新“四员”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工山镇出台了《新“四员”扶贫公益性岗位管理职责》,明确了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动态调整程序,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工作时间和岗位职责。同时加大对新“四员”考核,落实奖惩,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拿钱不干事现象。
此外,工山镇还统一制定工作服装,开展岗前培训,经常性动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参加人居环境整改和文明创建活动,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政府的帮扶和温暖。(严永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