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县趾凤乡:党建引领山村大变样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7/08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9





仲夏时节,走进宿松县趾凤乡趾凤村,满目青山,随处可见勃勃生机。“这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推进,道路变宽了、房子有保障了、文化广场建起来了、门前产业丰富起来了、大伙的口袋鼓起来了、生活更加精彩了。”有着61年党龄的老党员贺学庚见证着村支两委带领趾凤村“拔穷根、换新颜”的一次次嬗变。

支部引领,抓产业打通脱贫快车道

在果园里,桃香四溢,大颗鲜桃垂在树梢,惹人喜爱,丑橘树上结出青绿的小果,承载着希望;趾凤村地理位置优越,国家4A级景区白崖寨坐落境内,旅游经济优势凸显。村党支部抢抓机遇,把党建工作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结合,推进集体经济增收富民。

在扶贫第一书记牵头带领下,先后流转农民土地100余亩,于2017年建成26亩油桃采摘园,2018年建成80亩丑橘采摘园。采用“合作社+田间管理责任承包+订单销售+消费扶贫”的经营模式,切实抓好产业培育。2018年以来,油桃园累计挂果超2万斤,总产值逾15万元。

“我们将企业生产经营理念植入村级产业发展之中,秉持‘三分种,七分管,生死存亡在销售’的理念,支部带领、党员带动、干群同心,对园区精心栽培、持续管护。近两年来,向省建工集团争取专项管护资金30万元,用于园区提升、管护,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见实效。”安徽建工集团下派趾凤村第一书记郑军说。

园区里,贫困户陈来宏正组织人力进行除草,“他们都是来自本村或周边村的群众,主要从事浇水、剪枝、除草、施肥等工作,在园区务工,既能照顾家里,还可以兼顾农活,很多贫困户争着抢着要来做事呢!”

据了解,两个园区每年吸纳40余名贫困人口务工,年人均增收4000元。同时,以每年每亩400元租金流转20户贫困户32亩土地,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强化服务,送岗位稳就业保增收

走进村内万家兴制衣扶贫车间里,大家都忙着手中的布料,机子嗡嗡的声音不绝于耳,不一会儿一件成品就成型了。在这个近120平米的扶贫车间里,42个村民在这“安了家、定了心”。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就业成了大难题,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成效逐步显现,村党支部工作重心转化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建设。尽一切力量为群众务工增收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摸排在外企业、安排车辆做好人员输送工作;利用返乡党员帮带群众外出务工,号召在外能人推荐就业资源;帮助不能外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据统计,该村推送贫困人口外出务工183人次,成功对接29个贫困人口进村扶贫车间,开发生态护林员、产业园管理员、保洁员等扶贫公益岗位25个,解决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难题。

牢记使命,善作为用心呵护暖民心

在宽阔的路旁,土色土香、灰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整洁干净。2018年投资86万元建成的占地2000平方米“幸福之家”,是安徽建工集团助力趾凤村民生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有效解决20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今年,在走访交谈中,郑军得知住户们想要健身器材的诉求及反映院子雨天泥泞等问题十分强烈。为满足老人们的心愿,郑军向集团争取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幸福之家”配套工程的提升。郑军常说:“我们要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郑军将这种“心中有爱、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深深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对村内困难学生、老弱病残孤户更是呵护有加。不论风雪或是暴雨,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村支两委总是第一个抵达现场,守护着他们,如亲人般第一时间送去温暖,解决实质性的困难。

“这些年,扶贫工作队和村里为我们做了太多的实事,新建‘幸福之家’、文化广场,重建卫生室,新修自来水厂,水泥路到组全通,路灯、护栏网配套齐全等等,这些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通过做工作,就连曾今村里晒太阳的小伙子们也出门打工了。就在去年8月份,咱们村被评为‘安徽省美丽建设示范村’,大伙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着呢!”村民王健东激动地说。(张健健)









(责编:欧恺、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