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五年前的破旧村小遍布,到如今的一座座抢眼建筑;从教师长久待在一所学校任教,到无校籍管理的全面推行……5年来,亳州义务教育发展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一个个数据中,更体现在孩子们一张张真切的笑脸上。未来,我市将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和高位均衡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城乡学子同步起跑。
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高位均衡发展
让城乡孩子普享优质教育的阳光
□本报记者 郭玉岩 文/图
孩子们在功能室学习手工制作
农村娃在科学探究室里上课
有一种风景叫农村学校
“你看,俺这个新学校,塑胶跑道、花园、凉亭、教室,全都是新的,比城里学校还漂亮!”53岁的孔祥霞是谯城区古井镇大塘小学一名老教师,当了30多年的乡村教师,现在能在这么漂亮的学校教书,她觉得很幸福。
孔祥霞还记得刚到这里时,学校里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除了一幢破旧的教学楼外再无其他。通过近几年的改造提升,如今的大塘小学已经成为方圆数十里的“最美风景”。
“学校不仅变漂亮了,而且离家很近,现在孩子每天都是自己上下学,再也不用家长接送了。”大塘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很多家长有了这样的体会,部分家长还为转往城区就读的孩子重新办理了转学手续,让孩子回到家门口就读。
大塘小学的变化是我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两大主题,不断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信息化和村小提升工程。一座座漂亮的标准化校园出现在百姓家门口。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36.1亿元,实施标准化建设学校1448所、校安工程学校3226所、“千所村小提升”工程近1000所,建成农村儿童留守中心2008个,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7.1 亿元、资助学生23万人次。截至 2016 年底,全市校舍建设类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8.8 亿元,为926所薄弱学校实施了1775个项目,“薄改”设备购置类投入3.9亿元,资金使用量居全省第4位。目前全市中小学校(不包括教学点)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络建有率100%、班级多媒体覆盖率100%;生机比10:1,县镇师机比1:1、农村2:1。
11月6日,涡阳县曹市学区高长营中学六(3)班英语课堂上,张芳准备了橘子、苹果、水杯等一大堆实物,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看实物抢答英文”的游戏。
张芳是从城区学校交流轮岗到农村任教的一名骨干教师。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她就把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放在了首位,深受孩子们喜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得益于我市推行的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
硬件改善的同时,师资配比也同步进行。一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一直关注农村偏远学校的师资问题,通过培训、招聘新教师、下乡支教、建设周转房等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源源不断地为农村学校“输血”。去年年初,我市又推行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仅2017年,全市交流校长、教师就达3000余人,交流完成率为127%。
2016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六项重点工作评比表彰中,亳州囊括安徽省学前教育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规范办学行为先进单位等六项荣誉,是全省获得2016年基础教育有关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最多的地市。
有一种均衡叫城乡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内容中,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的最强音之一,只有这样的意识深入人心,教育才会成为地方政府优先发展的‘政绩工程’,也才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幸福工程’。”退休教师徐家富如是说。
“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当日,位于蒙城县坛城镇的学生家长王士平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开幕盛况,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关键词,让王士平心里特别振奋。他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偏远的农村,他的孙子只能在家门口的村小上学,虽然这些年农村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比城市教育,还是有一定差距,如果能如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城乡教育能一体化发展,农村娃就有福喽!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报告中的这个目标其实离我们很近。“均衡发展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目前,我市三县一区义务教育发展全部通过均衡验收,这说明亳州的义务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怎样由基本均衡向优质高位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侯广宇说。
为了朝这个目标更进一步,市教育局近日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从提高乡村教育水平、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控制和消除“大班额”、 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改革控辍保学机制等十方面入手,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统一的目标。同时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等目标。
有一种发展叫“以强带弱”
如何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在“大力推进共享发展 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内容中提出:全面普及基础教育,稳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都给我市的教育事业打了一支强心剂,也给我市义务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侯广宇说,义务教育发展只有全面均衡、高位均衡了,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为了解决教育领域发展中还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市教育局日前新出台了《关于做好教育扶贫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推进教育扶贫”活动。
据悉,结对帮扶活动采取的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即一所优质学校(幼儿园)与一所或多所贫困村学校(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扶内容可以是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是课堂教学、困难学生。通过学校结对帮扶,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将进一步改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基础教育校际差距得到切实缩小,从而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目的。
说到“以强带弱”,不得不提到蒙城县三年前推行的教育联盟办学制度。撤销城区原来的城关镇中心校,成立以亳州师专附小南校、庄子小学等5个优质学校为龙头的五大联盟学区。每个联盟学区分别由一所牵头名校和两到三所普通学校组成,实现以强带弱,扩大名校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这种体制对于促进均衡发展、降温“择校热”、缩小“大班额”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从今年起,教育联盟办学体制也将在全市城区中小学全面推行。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有关建立城区中小学联盟的相关文件正在起草中。联盟实行人事、经费、教学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五统一,构建“互联互动、以强带弱、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实现各学校“优质、共享、均衡、共进”的目的。以后,教育联盟还将由城区向农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