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三宜文化名城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37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党的十八大以来,歙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徽州文化展示中心和安徽经济强县”目标,聚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严格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2—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达到143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7%,达到15.03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5亿元,年均增长9.3%。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2%、7.8%、17.8

%,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以茶叶、贡菊、桑蚕、果蔬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3.3万亩,拥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47家、新型经营主体632家、家庭农场130家。“黄山白茶”“大方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叶远销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去年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高标准实施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发展电商网民12万余人,直接带动1万余人创业就业。认真落实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64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200亿元。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连续两次获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主板和新三板上市5户。汽摩配件产业被评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金马股份成功并购众泰汽车,实现重组上市。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成功晋级国家5A级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等4A级景区优化提升,石潭、坡山、阳产、蜈蚣岭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摄影点不断涌现。去年接待游客8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5亿元。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宜”文化名城建设迈出新步伐。连续实施城建“八大工程”,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品位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古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高铁新区的城市格局。城区面积扩大到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6.5%。狠抓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实施了慈张线拓宽、S324线改建、歙黟一级公路、二环路、正歙公路、呈歙旅游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歙县金山至县城一级公路开工建设,新安江街口大桥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福高铁建成通车,黄杭高铁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新建了新安中学、公路客运站、歙州广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高铁歙县北站投入运营,三阳客运站争设成功。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全域环境整治,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狠抓食品安全荣获“全国餐饮安全示范县”称号。雄村镇卖花渔村入选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深渡特色小镇建设初见成效,跻身国家“美丽宜居小镇”。雄村、三阳完成撤乡建镇,郑村、桂林、富堨、王村、北岸、霞坑、杞梓里、许村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上先行先试、勇闯新路。累计投入108亿元,开展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沿江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干流网箱全面退养,县乡村河长制全力落实,村庄保洁、河面打捞、农药集中配送实现全覆盖,新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向好,连续五年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达82.6%,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荣获“安徽省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坚持环保“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全面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精心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工程,55处国保、省保单位全部进行修缮利用,25个中国传统村落完成整治提升。黄山市首部地方性法规《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徽州府衙修复开放并荣获鲁班奖。启动建设徽州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墙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工商、质监、药监、卫生、计生、环保、城管等机构职能优化整合。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运行机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深入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县级财政预决算及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推进“营改增”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全面展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古民居流转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加速发展,连续三次荣获“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金融保险业加快发展,嘉银村镇银行、徽商银行、太平洋保险、大地保险入驻歙县。持续推进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欧洲之星”、博升纺织、盛锐精工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入驻,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025元和1279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7.7%和10.5%。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广一站式结报服务,创新引入商业补充保险。去年,我县减少贫困人口8124人、贫困村出列20个,在全省考核中位居前列。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4.1亿元,惠及40余万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稳步扩面,城乡低保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检,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等称号。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复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蝉联“全国文明县城”,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文明示范县”称号。深入推进平安歙县、法治歙县、和谐歙县建设,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防汛和防治地质灾害、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始终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准则、条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党员干部

“四个意识”更加牢固,贯彻“五个纯粹”思想更加自觉。聚焦“六破六立”,切实涵养政治文化。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时代内涵,“张一贴”家规家训、徽州廉政楹联被中央纪委监察部作为廉政教育宣传典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切实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带好队伍。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一月一主题”、民主评议百名科(股)长和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评议活动,干部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切实强化党内监督,压实同级监督责任,制定实施《歙县2017-2021年巡查工作规划》。深入实施“两个责任”痕迹管理,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全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夙兴夜寐,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徽州文化展示中心和安徽经济强县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