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赞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25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卢森林(黄山市委党校原副校长):2017年5月14日至15日,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130多个国家的1500名各界贵宾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内涵丰富,气势恢宏,是以往任何一次国际盛会都无法比拟的。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1840年到1945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相继先后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近1000个大大小小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片国土,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备受凌辱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国外交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果丰硕:23国集体提议将我国抬进联合国;中美打破坚冰,从交恶到建交;苏联解体,俄罗斯与我国成为友好战略伙伴关系……,从此,泱泱大中国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在政治经济诸多舞台上展现雄姿,而且在处理国际重大事务上取得了应有的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风云变化,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对我国的外交工作方针作出战略性调整。大国外交,大国自信,大国风范一目了然。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的圆满召开,让国人和世人眼睛一亮的,当然要数今年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沿线国家纷纷响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在世界某些领域已经掌握了话语权,说明了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外交。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提出3年多时间来,进展迅速,有目共睹。仅这次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显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就签订合同、协议76大项、270多项!庆贺之余,回溯一下丝路建设的划时代意义及前景预测,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加快缩小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差距。但是,工业(含建筑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日趋突出,如果解决不好,极有可能拖累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党中央高瞻远瞩,恰适其时地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构思大手笔,既延续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又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现实路径,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可靠保证。

其二,“一带一路”建设,契合并助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正处在“弯道”上,包括美欧在内的诸多国家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契合了各国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尤其是习主席概括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十六字丝路精神,犹如一面高扬招展的旗帜,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和目光,凝聚了各国的意志和力量。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

其三,“一带一路”建设,将使重塑国际新秩序成为可能。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参与其中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合作的领域会越来越广,经济发展成果也会越来越丰硕,建立利益共同体势在必行,呼之欲出。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由此推断,那种由少数大国制定规则、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被赋予一种新使命——不谋求霸权,不当超级大国,但在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中不会默默无闻,不会看别人眼色行事,应该而且必须代表时代发出最强音。

“一带一路”重在建设。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国家搭台,地方唱戏。自“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国内沿边和沿海省份都看到了战略机遇,积极行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安徽属中部省份,既不沿边,又不抵海,能与“一带一路”对接吗?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好发挥既有优势,策应国家战略,加速自身发展。以黄山市为例,虽然地处华东腹地,但有其它城市不具备的独特优势,这就是享誉中外的国家名片、高品位多领域的旅游资源以及底蕴厚重的徽州文化。围绕这些,笔者认为至少有三方面大有可为:

——利用黄山的高知名度,借助国内地级市罕见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便利条件,吸引“一带一路”的旅游,并有计划地组织当地旅客出国游,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壮大旅游经济规模。

——以旅游为媒介,加强沿带沿路国家的经济往来,促进相关信息、技术和项目输出,比如共同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共享合作成果。

——发挥社科、文化、艺术等团体功能,加强徽州文化对外宣传与交流,展示弘扬中华大国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坚持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增进与“一带一路”国家人民的感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