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注定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亳州扶贫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怀民情解民忧,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即日起,本报推出“决胜脱贫看今朝——我的扶贫周记”栏目,从第一视角,为你展示扶贫干部们的心路历程,揭开脱贫攻坚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2020年·第一周
随着2020年1月1日新年钟声的敲响,我迎来了到梨园村的第三个新年,我默默告诉自己:“我既然来了,这里不脱贫,我就不会离开。”
让每个贫困者都有尊严
阳历新年第一天,我要去村里看看,给乡亲们送个祝福。
“这么冷的天,你的腿脚又不方便,怎么还来看我啊。”看到我来,贫困户朱连山立刻高兴地从家里迎了出来,像看到家人一样高兴。朱连山因家里贫困加之身体不好,一生没有结婚,独自一人生活。我刚来扶贫时,他就住在两间破旧的平房里,院子、屋内都低于邻居,一到下雨就像“水塘”。
看着朱连山孤零零一人住在漏雨的房屋里,满脸愁容地过日子,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经过上报审批,在危房改造时我们给他修建了两间干净的新房。可是院子因地势低洼,仍然潮湿。我就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了一车碎石,又帮忙把院子铺平整。
住舒服了,朱连山的笑脸也多了起来。只要有空,我还会来和他聊天谈心。他说,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被人“尊重”。听到“尊重”这两个字从他嘴里说出后,我一下就被震撼了。是啊,对于贫困户来说,经济物质的提升、精神的丰富,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生活的改变,更是尊重与尊严的一种象征。
得了个“拄拐书记”的称呼
走在村里,很多人都热情地和我打着招呼,没有人叫我修书记,都是称呼我为“拄拐书记”。这个带着善意和玩笑的称呼,让我们更加亲近了。2019年10月份,我正忙碌在秋收的田间,突然感到右腿膝盖处撕裂般疼痛,再也无法迈动右腿了。
经过医生检查,说我走路过于频繁,右腿膝盖骨半月板损伤严重,秋收时又过于奔波,导致右腿膝盖骨半月板出现断裂。
手术后,医生对我说,至少要卧床静养五个月。可是,卧床五个月,村里那么多事又该怎么办呢?出院后,我偷偷拄着拐杖回到了梨园村。从那以后,“拄拐书记”就成了村民们对我的新称呼。让我感动的是,很多村民看我腿脚不便,遇到问题时都会主动上村部来找我反映,让我少在路上跑腿。
就在几天前,贫困户武军兰养的100多只羊,因养殖技术有限,不少羊生病了。向我反映情况后,我立刻就联系了县畜牧局,找到技术老师来培训。看到我来送新年祝福,武军兰特意喊着我,一起去他的羊圈看看。看到羊圈里恢复活力的小羊,我的心里和他一样高兴。
这里不脱贫,我决不离开
扶贫以来,我们村里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庄庄通,修好了通往外部的“致富路”。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和宽敞明亮的文化礼堂。农田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新建滴灌系统投入使用,新架桥涵61座,疏通10余条大小沟渠。先后扶持起来的合作社有6个,解决了很多村民和贫困户的就业,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大提升。
回到村部后,我联系老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开座谈会。总结2019年、谋划2020年工作。面对着干部群众,我跟大家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最关键时刻,我们每一个扶贫在一线的干部群众都要敢于担当,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第一位。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梨园村要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稳定脱贫,继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收入突破60万元大关。推动爱心公益超市和养老中心的规范运营,保证公益项目的推广运转。
“这里不脱贫,我就不离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出现。”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对所有村民的承诺。
(口述:修志
整理:记者
李锦文)
·人物小记·
修志是亳州市统计局副调研员,2017年5月被选调到蒙城县乐土镇梨园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自下派梨园村以来,修志始终坚守扶贫一线,每年驻村天数都在300天以上,为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他为“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