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成“一网”惠民生——平阳萧江打造“四个平台”指挥中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1-0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23

街上烧烤油烟多噪音大,上下学路上交通拥堵,房开公司占道施工,买到不安全的食品……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安全隐患,以往由于条块分割职能不清,群众投诉往往摸不到门找不到人,而在平阳县萧江镇,一张网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张网,就是萧江镇“四个平台”指挥中心。作为全市试点乡镇,萧江镇“四个平台”指挥中心是一个把“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内容作为基本职能建立的服务平台,其“一网作战”“一员多岗”的管理模式,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四个平台

织成一张管控网

“四个平台”究竟是一张怎样的网,有什么神奇之处?记者日前体验了其操作流程。

几平方米的办公室,一个液晶显示屏,视屏终端接入点为浙江省电子政务视联网建设项目,还有一台视频监控专用电脑。“只要有安装监控的地方我们都能够通过这个终端看到。一旦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指挥中心就将监控画面切换到哪里,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召集‘四个平台’负责人对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和处置。”工作人员介绍后开始操作。

进入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平台,上面有事件处理、事件处理流程、事件转移、绩效考核等内容,点开事件处理栏,可以看到页面上有事件标题、事件简述、处理记录等内容。

“这个是网格长采集信息录入及处理流程。由于信息涉及的内容较多,我们启动了‘四个平台’信息综合研判功能,研判结果按需将上报至县指挥平台,县平台再将事件交办给县级部门办理。而平时像违建等事件,乡镇层面单个平台能独立处理,或者乡镇多个平台联合处理即可的,操作更简单。”工作人员介绍,所有信息必须2天内受理,7天内办理,未办理的黄牌督办,黄牌督办后2天未办理则红牌督办,计入年终的考核考绩。

在四个平台的架构下,指挥中心的信息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格长采集的信息。一种是群众投诉反映的信息。据悉,萧江镇共设169个网格,还有159名兼职信息员。今年来全镇基础信息录入5400条,其中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05起,治安隐患2815条,民生服务1280条,防止群体性事件1起。同时,群众有了诉求,可通过电话、短信、网络、来信、微信(下载平安浙江APP)等方式向县级平台(12345)反映。目前,萧江镇已安装平安浙江APP6500台手机终端。

整合力量

条块结合“无缝隙”

“市民关注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等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起来才能予以协调处理。‘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这在基层是个普遍问题。”萧江镇组织委员杨守总介绍,如今的基层社会治理,像“大拆大整”“五水共治”等问题,光靠乡镇或者部门“单打独斗”都是无法处理的,原本传统的条块分割难以适应如今的发展现实。

为此,萧江镇对乡镇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完善相关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事项“一网兜底”“一网打尽”,并按照“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原则,实现“四个平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由此成为了强化基层治理体系的一个有效路径和破题之策。

“四个平台”指挥中心,不仅构建了县、镇、存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而且让县级部门在萧江镇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并能和镇政府的机构、力量实现融合,解决“既要看得见,又要管得着”的问题,实现条块结合“无缝隙”。如,萧江镇自2016年10月中旬设置综合执法平台以后,整合力量,对全镇开展违章拆除专项整治,仅仅一个月全镇累计拆违建271处,并实现管理常态化。

如何确保平台运行顺畅呢?对此,萧江镇建立了定期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属地考评管理机制,从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基础保障等方面强化保障。其中,属地考评机制就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事相配套”的要求,强化“权随责走”,将派驻机构干部纳入镇日常管理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由此提升了当地党委、政府基层治理统筹能力。

记者手记

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面对老百姓多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日益增多的矛盾如何作为?需要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萧江镇通过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主动对接百姓的民生诉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