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新跑道上 武进奔涌精气神

来源:常州日报 2012/3/27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0


 

四年回顾 底气充足
  砥砺奋进:跃上新高度
  过去的四年,是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深刻变化的四年,也是武进砥砺奋进、埋头苦干、创造辉煌的四年。
  五个“紧紧把握”,五方面快速跃升,作出最好诠释。
  全区综合实力跃上更高台阶。狠抓经济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1.4%。狠抓结构调整,五大产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高效农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3.3:70.9:25.8调整为2.9:63:34.1。狠抓争先进位,武进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一名、“中国产业发展能力十强县”第三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四名等众多全国性荣誉,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敢于超越、奋勇前进。
  经济发展活力得到全面激发。加大有效投入,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460亿元。扩大对外开放,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30亿美元,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引进光宝、晶元、玉柴、柳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增强创新能力,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连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筑强发展载体,太湖湾、淹城成为华东旅游新热点,两个开发区承载能力大幅加强,滨湖新城建设快速推进。武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全面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城市形象发生巨大变化。夯实发展基础不动摇,累计完成拆迁1600万平方米,完成城建交通投入近400亿元,新、改(扩)建道路近500公里。统筹城乡建设不动摇,新开工建设项目2500多个、建筑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功能设施加快完善,新农村“10个村村有”基本到位,小城镇“十个一”工程彰显特色,“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成效显著,城乡统筹“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创优生态环境不动摇,14个镇实现全国环境优美镇“满堂红”,完成生态创建“三大步”,一座现代之城、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在苏南大地傲然崛起。
  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尽心竭力帮民富、解民忧、保民安,每年高质量完成30项为民实事。完成社会事业项目投资近70亿元,建成社会事业重大项目80多个。各项富民举措有效落实,净增各类市场主体1.6万户、累计达到8.4万户,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5万多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保障,养老、医疗、失业以及城乡低保等各类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法治武进、平安武进、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荣获“全国最关爱民生县”第一名、“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区”第二名、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全国性荣誉。
  政府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相继组织了两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完成了“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推行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相继实施了开发区扩容、行政村合并、乡镇机构和区级机关改革。持续组织机关干部到信访、拆迁一线锻炼,切实开展“服务企业百人团”、“三解三促”进基层、进企业服务,全区发展环境得到大改善、各项工作得到大推进。
  五年展望 催人奋进
  “三个武进”:绘壮美图景
  作为全市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武进等不起、慢不得。
  今后五年,武进将抓住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
  围绕“奋战‘十二五’,再展新宏图”,武进将始终突出“一个目标”,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断强化“两大动力”,即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强力推进“三大建设”,即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建设;全面实施“五大战略重点”,即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提升、资源集聚集约、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经济、社会、管理同步转型,产业、人才、环境同步提升,效益、收入、福利同步增长,确保武进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雄踞全国县区前列。
  “三个武进”的壮美蓝图,已经绘就——
  努力建设智慧产业加快发展、智慧人才大量引进、智慧平台加速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智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智慧武进。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以上,规模工业中新兴产业占比达到75%,人才总量超过20万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高智能的智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高效用的智慧应用工程全面实施,智慧武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努力建设低碳产业蓬勃发展、低碳生活蔚然成风、低碳文化深入人心、低碳制度基本确立的低碳武进。全区低碳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分,林木覆盖率达到25%,城市化率达到68%,住建部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和低碳示范区全面形成,高品质的现代城区和美丽富饶的新农村统筹协调发展,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施政方式全面实施,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全球知名的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低碳城市。
  努力建设收入分配、衣食住行、教育教学、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环境质量、社会治安满意度显著提高的幸福武进。全区建成科学高效的创业富民体系、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康繁荣的文化事业体系、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系,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优质高效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普惠于民,努力把武进建设成为民富民安、宜居宜业、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和谐和睦的幸福家园。
  拼搏两载 超越期待
  责任担当:率先冲刺2014
  今明两年,武进提出“拼搏两载,超越期待”的总体要求,制订了“116”发展战略,即瞄准“一大目标”:2014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备战“一大盛会”:全力备战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全力推进“六大工程”:产业转型加速工程、创新强区建设工程、资源要素整合工程、重点园区提升工程、城乡环境焕颜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争当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军。
  3月14日,武进在全市第一个召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动员大会,出台《武进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2011-2014年序时进度及部门任务责任分解表(征求意见稿)》,率先分解、明确、落实“第二个率先”时间任务表,体现了“关键板块”的决心、志气和担当。
  “建武进特色的现代化,走人民满意的幸福路。”武进区委书记周斌表示,武进2007年就发出了“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的动员令,开展了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对照省、市指标体系,目前全区有超过40%的指标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指标要求,为“第二个率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进明确,按照省、市指标体系,今年总分要达到75分左右;2013年要达到85分,基本形成现代化形态;2014年要确保实现全面达标。对于高新产业、服务业、高端人才、水环境、养老、医疗等当前低于70%的薄弱指标,全区将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生态品牌保卫战、优秀人才争夺战、社会事业补缺战、优势指标提升战“五大硬仗”,争取各项指标及早达标。
  以“智慧武进、低碳武进、幸福武进”建设为鲜明特色,武进明确,将扎实推进产业培育、资源集聚、平台打造、设施建设和应用示范等“五大智慧行动”,力争2013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2014年全区的城市化水平达68%。大力实施打造低碳产业、发展低碳建筑、构建低碳交通、营造低碳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推行低碳行政等“六大低碳举措”,确保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5万亩以上,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和达标创建。大力实施富民、保障、安居、生态、关爱、素质、健康、和谐、平安、放心等“十大幸福工程”,“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动态稳定在98.5%以上。
  重实际成效、重百姓认可、重群众实惠,力争到2013年实现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超过70%。武进对所有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提出“人人都是战斗员,个个争当排头兵”的号召,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企业大走访和“三解三促”等主题活动,切实办成一批好事实事,扎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全年工作 鼓点激昂
  七招并举:精彩每一天
  迈向现代化,武进憋着一股劲。
  按照“定位于高、立足于难、着力于拼、追求于好”的思路,今年,武进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加快建立高端发展的新体系,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5%,四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45%,新增销售超50亿元企业2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6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超过1000万,争取1100万。
  加快构筑领先发展的新优势。抓好全区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的208个重点项目,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全面推进“科技长廊”2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1万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800名,在引进超5亿美元、超10亿美元项目上力争突破。
  加快凸显集约发展的新成效。年内确保武进高新区和经发区在全省开发区排名分别上升1位和5位,围绕“常州滨湖新城”发展新定位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科技产业园区,确保中华孝道园建成开园、环球动漫嬉戏谷创成4A级景区。全力做好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年内确保主场馆主体封顶、主展区形态初显。
  加快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实施智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环境,继续抓好农村自来水一体化改造工作。加强南部新城总体城市设计,推进花园街整体改造提升和交通向北延伸工程,全面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确保所有行政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70万元。
  加快迈入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全力建设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和低碳示范区,力争所有镇年内创建成国家级生态镇。突出环境资源保护,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气净的生态宜居城市。
  加快建设共享发展的新家园。积极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城镇老年居民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250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建设教育现代化名区,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加快塑造务实高效的新形象。继续办好政风热线、网上论坛等民生栏目,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两集中三到位”步伐。全力办好2012年30件为民实事,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等活动。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