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钟楼区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放大“都市农业”的自身优势和时代特色,打了一场漂亮的农业“绿色保卫战”。
一产联盟 政企共护“绿”
红梅乳业、江苏名仁、五星禽蛋、玉蝶萝卜干、常金大米、宣塘豆制品、禾绿豆芽……都是从钟楼走出去的响当当的本土品牌,更是常州市民餐桌上的“常客”。本月起,这些原本单打独斗的企业,共同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大家庭”——一产联盟。
正如钟楼区委书记徐伟南所说:“一产联盟的成立体现了生产农业向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有利于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绿色餐桌建设,从而打响绿色保卫战。”
在农产品方面,经农林、卫生、工商和质监部门共同检验认定,共有八大类51种产品入选一产联盟首批推介的产品目录,涉及乳制品、鸡蛋、豆制品、粮油、茶叶、萝卜干、糕点和特色农副产品。入会的企业共同向社会公开承诺:不生产、不加工、不销售质量不安全的农产品。入选产品并不实行“终身制”,联盟有着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淘汰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和投诉被查实的,将会被坚决剔除。
在农业企业方面,将通过会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相互合作与政府支持,帮助目前规模较小的一产企业做强做大。
全程可控 安全看得见
在寸土寸金的钟楼,想要再大规模扩展种植面积已不现实,钟楼企业家主动走出去,寻找优质耕地作为生产腹地。一产联盟的企业已经全部实现了种植在外,同时将加工、研发、销售、物流、电子商务等环节留在钟楼,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基础。
目前,一产联盟企业在钟楼之外的种植基地已有数万亩。比如江苏名仁,主要经营地方土特产,在金坛、溧阳和武进有数百家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事业,是常州市重点扶持的农业企业之一。红谷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在金坛茅山地区和新北区拥有6000多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金海棠茶果专业合作社在溧阳拥有5000亩茶园,绿茶籽采摘基地正逐渐向安徽、浙江等产茶大省辐射。这些企业并不因为基地在外,就放松了监管,他们几乎都是用“公司+研究所+基地+农户”的科技型合作社模式,确保了食品源头的安全可控。
五星禾绿牌豆芽通过微电脑自动控制豆芽孵化生长的湿度、温度等,运用物理原理创造豆芽自然生长的最佳环境,采用低温杀菌冷藏保鲜等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突破了传统生产原始落后、质量卫生无法保障的瓶颈,形成了“生产工艺新、生长环境佳、科技含量高、营养成分好、质量有保障”的特色;金海棠茶果与中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废弃绿茶籽提炼茶籽油已经成功申报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宣塘豆制品市场通过生产设备统一、原辅材料统一、生产工艺统一、品牌统一、水电气排污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将原先宣塘地区的“豆腐黑作坊”一举打造成了标准化的“放心豆腐”生产基地。
品牌营销 业态现代化
钟楼区将品牌塑造当作了发展第一产业的重要课题,提出要着力打造“三个品牌”,即企业各自的自主品牌、一产联盟的品牌效应以及最终形成的产业品牌和区域品牌。
“毘陵驿”、“青枫庄园”,这是钟楼区为一产联盟企业注册的两个共享品牌,前者是文化和科技含量更高的精品品牌,后者则更加大众、亲民。一产联盟企业在这两个品牌的整合、统领下,将联盟的品牌效应实现最大化。
眼下,围绕一产联盟,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正在紧锣密鼓打造中。位于都市桃源社区、面积为180平方米的实体店已经开始装修,这个由10家企业自发开办的店面营业后,将集中展示、销售一产联盟推介目录上的产品。同时网店也已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从生产领域到电子商务,一个完整产业链已经日渐明晰,而钟楼区正是要通过这个产业链,将传统农业变成商务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