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细节、坚持 从全国文明城市起点再出发

来源:常州日报 2012/1/22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6

1月16日清晨,寒气袭人。虽然天空飘着雨,但在全市3000多个主要交通路口、公交站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依然坚守岗位。

自去年9月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工作组来常检查至今,近30万志愿者并没有因“国考”结束而停止志愿者工作,他们一直活跃在大街小巷,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整个城市文明平添了亮丽的色彩。

这是我市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一个缩影。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深深认识到: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

各地都有新推进

自去年9月接受检查至今,各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推进一刻也没有停顿过。

去年11月,戚大桥进行封闭施工,给周边居民过河带来影响。市、区两级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刻将其纳入“建设文明城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中,通过采取便桥坡道改造等措施,以及强化管理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迅速解决了市民交通难的问题。

武进区继续攻克乱扔杂物、行人闯红灯、翻越栏杆、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在实现农村到城市、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中,武进将重点解决城郊接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隐蔽角落的环境问题。

新北区对创建工作责任再次进行了系统梳理、分解,研究并制定了2012年《新北区测评任务责任分解表》等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并一一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上。

天宁区将文明建设工作与老小区改造、楼道清洁、创新物业管理等惠民服务相结合,给居民一个长期的舒心环境。

在“道德讲堂”最先扎根的钟楼区,以德育教育为文明切入口,继续深入向市民宣传出行、礼让、和睦等相关文明知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公共文明素养。

一如既往抓细节

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文明创建的细节基本都在这里。

清潭三社区书记王瑛,每天都要记录《民情日记》。翻阅她的日记,里面的内容从帮扶低保户、困难群众看病,到建小区健身广场、车库,从解决垃圾乱堆放,到下水道疏通,十分琐碎,但王瑛说:“千万别小看这些琐事,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这样,才能使文明与百姓贴得更近。”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市城乡建设系统对现有道路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治,贯通现有盲道设施、调整交叉口坡道宽度和位置,工作做得十分精细。

还有更多的部门、街道和社区,正着力于“细节文明”:市交巡警部门彻底整改创建期间排查出的169处交通问题;市卫生系统在市民关心的食品卫生、供水卫生等问题上,要求坚持采取严格措施,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市级机关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推向纵深,3064条意见建议全面分类,逐条落实,赢得市民称赞。

市民希望长坚持

2011年12月21日,市委、市政府给500万新老市民发出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文明常州,因为有您;文明常州,始终有您。的确,人民群众就是这场文明之战的最大受惠者、支持者和参与者。

城市的荣誉是属于每个市民的。荷花池社区居民傅顺珍表示:“今后我到其他城市去旅游,可要注意形象了,因为我是全国文明城市走出来的人,不能给常州丢脸。”翠竹新村居民王大妈说:“现在,我一旦发现有人在小区里遛狗不注意狗粪便处理,就会提醒他们,都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市民,要注意形象。”

维护荣誉,保持文明,成为新老常州人共同的愿望。退休职工严昌梅2004年跟着子女来到武进,她说:“作为一名新常州人,要积极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宣传文明城市建设,从自己做起,还要带动周围的居民讲文明。”常州新华书店营业员杨女士表示:“我们每位市民都应该有一个‘文明从我做起’的意识,让量的积累换来质的飞跃,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