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搭建服务民营经济立交桥 政府的助手 民企的娘家

来源:常州日报 2012/4/9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2

这是一组彰显发展速度的数据——
  201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户数达到7.52万户,比2006年增46.67%,5年累计新增2.38万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6.84%,对全市贡献份额之大前所未有,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背后,全市工商联系统功不可没。5年间,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市工商联会员总数已增加到15086个,其中私营企业会员达13061个,翻了一番多;全市累计组建基层商会94个、行业商会99个,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
  因势利导,提升服务水平
  5年来,市工商联始终致力于整合多方资源,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倾力打造了法律援助、纳税维权、创业指导、教育培训等十大平台。
  2010年,市工商联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联合组建了我省首家总商会民商事纠纷调处中心,开创多元纠纷化解新机制,受到企业家欢迎。
  融资是中小企业的最大瓶颈,市工商联先后创新“银行+商会+企业”授信模式,促成民生银行推出“联名贷款券”、华夏银行为直属商会“一对一”策划金融服务方案等,取得较好成效,仅2011年,就为80多家小微企业争取到1.96亿元资金支持。我市还成立了总商会创业投资促进中心,整合境内外超百亿元创投基金,为“一核八园”企业上市融资搭建服务平台,累计为50多家企业提供创投项目对接服务。
  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市工商联积极投入,自2007年起深化德国高级专家技术援助项目,先后为今创集团、日盈电器、光洋轴承、五洋纺机等4家企业成功引进5名德国高级专家。其中,仅在五洋纺机一家企业,德国高级专家就帮助解决了25个技术难题,申请了17个专利。
  真情而为,彰显社会责任
  在今年1月16日的湖塘镇商会年会上,人民商场、马杭色织、广宇花辊3个光彩基金成立,使该镇的千万元光彩基金增加到2个,百万元光彩基金达到8个。加上“春苗教育基金”、“见义勇为基金”、“湖塘镇商会爱心救助金”等,湖塘镇的企业家们织就了区、镇、社区三级慈善救助网络,赢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宋北杉的高度评价。
  据市工商联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市已建立百万元及以上光彩基金13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34个,基金总额超过7亿元;光彩基金不仅实现了项目化规范运作,内涵也逐年丰富提升,由传统的扶贫帮困、兴办项目、开发资源、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到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互利多赢的良性发展格局。特别在“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中,武进区有1680家民营企业与288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溧阳市有161家民营企业与114个行政村结对,开创了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局面。
  集思广益,共谋发展良策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为民营企业沟通政情企情、反映呼声诉求、建言科学发展,也是工商联组织的使命之一。市工商联副主席、月星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丁佐宏说:“工商联不仅会当助手、会干实事,也能当好参谋。”
  近年来,市工商联坚持每年开展“集中走访调研月”活动,面对面了解300多家会员企业、30多家直属基层商会情况,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直接参与两轮“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以及“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的起草和修订,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得到市主要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我市历次政协会议上,市工商联累计提交30多件大会发言和团体提案及建议,其中,《关于加快引导我市中小民企向“一核八园”集聚发展的提案》等10多个团体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据统计,全市工商联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关注民生民本等主题,5年累计提交市级提案、建议400余件,不少意见、建议已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
  此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长兴集团董事长汤燕雯还多次在全国、省政协会上发言,10年间累计向全国政协提交近百件提案,其中有3成都是关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许多提案都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