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钟楼区房管局、永红街道、金谷花园社区和物业公司要开一个协调会,解决金谷花园北门口的化粪池溢水问题。一个月前,住在这里的市民陈国元向文明城市创建办督查问责组反映情况时,没想到这个复杂的老问题会受到如此重视,“治标”的解决方案已令自己满意,相关部门还要继续“治本”。 市区两级的督查问责工作组,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受理和处理市民们对创建文明城市的问题、投诉和建议,督办市领导批示的重大、复杂、疑难问题,以及市民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追踪每一件事情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并反馈给来电来信的市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截止目前,市督查问责组共受理各类投诉、咨询、建议51件。这其中,已转办29件、督办8件、转交有关单位14件,已办结29件,办结率56.9%。 村民给总指挥邹宏国寄了封信,建议改造村里的公厕,10多天就了了这桩多年心事 4月8日,茶山街道富强村委张东村薛金文给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总指挥、市委副书记邹宏国寄了一封信,信上建议,把村里现有的公厕改建成水冲式公厕。 改建公厕,其实是茶山街道富强村村民们愁了多年、也盼了多年的一桩心事。一直以来,富强村的公厕都是个旱厕,也就是俗称的“化粪厕所”,这类厕所一般建在在缺乏下水道设备的地区,没有冲厕设备,只在厕隔间挖个大坑用作储粪。村民们说,近几年村里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乱倒垃圾和粪便的现象只增不减,公厕暴露在空气里的时间长了,臭气冲天,天一热,又哄满了苍蝇蚊虫。村里有这么个公厕,眼里心里都堵得慌。 实在看不过眼,自发的改建行动村民们不只有过一次。但把公厕改建成水冲式必须扩建六七平方米,就不得不占用旁边丽华污水处理厂的土地。因为没有事先沟通就擅自推倒了污水厂的围墙,村民们与厂方发生了多次摩擦,村委协调无果,这事儿就僵住了。 村民薛金文是从报纸上得知常州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消息的,其中关于“动员市民找差”的报道让他眼前一亮,立即将公厕的现状和全村村民的改建愿望写成一封信,直接寄给了创建指挥部总指挥邹宏国。 薛金文自己都没想到,他和富强村的村民们这么快就收到了回音。邹宏国和市委常委、创建指挥部副总指挥徐缨当即批示:责成市创建督察问责组办。4月19日,天宁区政府、市建设局、茶山街道组织召开了专题协调会,市创建办公共环境组和督察问责组派员督查,达成了令双方都满意的改建协议:不改变土地国有性质;不改变市排水管理处土地权属;旱厕改水厕扩建多用的7平方米是特用于本厕所建设,今后随着厕所的存在而存在,厕所的消失而消失;如市排水管理处今后改扩建用到本土地,即收回占用7平方米使用权。 4月20日,邹宏国对各组处理公厕纠纷的快速高效作批示表扬。而10多天时间了了一桩多年心事的薛金文,在感叹至于也开始自我反思起来:“虽是为了解决严重影响环境的公厕,但我们擅自推倒污水厂围墙,也是不合法、不理性、不文明的行为吧。” 家门口的化粪池一到雨天就溢出,问题还没根本解决,居民打来表扬电话 金谷花园北门口有个化粪池,近两年因为道路改造的关系,出口被堵住了,小区里的居民没有被影响,倒是苦了紧挨着的怀德中路177号-1。一到下雨天,几个单元门口的窨井盖,臭水汩汩地往外溢,有事出门的人,都得捂着鼻子拣脚走。 住在这栋楼里的市民陈国元,前阵子给创建办打去电话,希望能有人来彻底治一治这个化粪池。 调查之后发现,这个化粪池,其实是社区、街道一直极力解决而未果的老问题了。2010年老小区整治时,曾设想将该处管道与西侧一墙之隔的丰华苑村的污水管接通,但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发对。为了确保居民正常使用,曾对化粪池进行了清窖,也对管道进行了疏通。 接到陈国元电话的当天,问题被分派到钟楼区房管局。下午2点,区房管局和永红街道办事处、金谷物业公司坐到一起协商,在物业企业的积极表态下,决定将177-1号的污水管道与金谷花园的污水管道接通,并立即设定了实施方案。5天之后,永红街道派员施工,在金谷花园围墙挖好外沟槽,但在准备开挖小区内的管道沟槽时,金谷花园小区业主不同意,协调之后仍然不能继续施工,这个方案只好搁置。 讨论再三,一时也只能采取定期清窖和疏通的办法以维持排污畅通。因为没能“治本”,感到抱歉的钟楼区房管局与陈国元进行了沟通,并给他留下电话,表示有情况可以随时处理解决。沟通完毕,陈国元马上给钟楼区纪委监察局打去电话,表示对管理方案认可,对相关工作很满意。 即便如此,在市、区督查问责组和区房管局、街道、社区、物管等单位这里,工作还没结束。记者昨天从钟楼区房管局获悉,相关部门将在今天召开协调会。取得小区居民的理解,继续施工对接下水管道,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这事儿才算处理完。 路面有泔水,碑文缺个字,大小问题都要尽力追查解决 市民们的眼睛很亮,除了反映影响自己生活的问题,还有不少是走在路上看到、随手拍到的。密密麻麻的问题,不论大小,转到哪个部门,解决得怎么样,都是要尽力追究到底的。 有位姓夏的市民,发现沃尔玛超市门口的路面上有些泔水,估计是附近商家随意倾倒造成的。创建办收到来信,立刻转给南大街街道城管局来处理,很快便拿出了措施:增加路面冲洗频次;与南大街街道、莱蒙都会物业公司共同加强对商家泔水处理的管理力度,杜绝在收集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现象发生;计划采购新设备,用新技术来打造最整洁街区。此后督察组进行暗访,路面已经干爽清洁,再与来信市民当面沟通,也收到“认可”的答复。 还有位家住戚区的市民,无意中看到花溪花园烈士碑碑文中,“***反动派”的“动”字被抠掉了,反映问题没几天,碑文就被修复。“虽然就一个字,缺了还是补上了都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小问题更能反映工作细。我们找了‘差’能看得到效果,也有小小的成就感。” (胡俊清 谈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