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利索一改到底,拖泥带水虚假整改,导致问题回潮的现象逐步减少了。”
“按兵不动,只说不动,老虎屁股推不动的现象慢慢不见了。”
“全力以赴,一路绿灯,整治环境问题不再讲困难、谈条件了。”
我市环保专项市县联动巡察剑指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推动环境污染问题整改初见成效。笔者在一线采访,既感受到巡察给各级带来的压力,也耳闻目睹了各地只争朝夕抓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神状态和动作成效。
六个必查,以下看上
从今年7月中旬起,我市对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53个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开展了环保专项市县(区)联动巡察。
聚焦上级交办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巡察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六必查”,即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2017年省环保督察交办、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以及市委、市政府2016-2018年交办等突出环境问题、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畜禽粪污处理中心运行等六类问题必须到现场核查。通过下沉一线,以下看上,精准查找和发现各级在履职尽责、工作作风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截至8月底,10个市县联动巡察组共查阅资料5315份,受理信访举报202件,共派出现场检查小组360批次,走访镇街229个,村居723个,较好地摸清了各地的问题底数。其中,走访各县(市)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二季度考核排名靠后的镇(街道)17个,村居60个;巡查河道524公里,其中黑臭河道124条;核查工业企业1439家、畜禽养殖企业284家,餐饮油烟店129家,其他餐饮店196家。
巡察组共向属地相关部门通报或交办各类环境问题209项。
提升站位,传导压力
牢牢把握政治巡察根本站位,坚持从政治上分析研判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是我市环保专项市县联动巡察的显著特点。
两级联动巡察组把只争朝夕推进整改、边巡边改作为检验各级践行“两个维护”实际行动的重要尺子,引导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坚决扛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激发担当尽责的内生动力,切实推进解决生态环保的“存量”和疑难问题。
通州区平潮镇有一家化工企业,违法排放废气多年,周边居民多有不满。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后,区有关部门迅速立案查处,作出了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等处罚决定。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这家企业部分机器设备还没有完全拆除,生产原料及产品也没有完全清运。联动巡察组现场察看后,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要求彻底清理,引起区、镇两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镇、村干部再次上门督促清理,并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防止了企业“关而不闭”和再生污染。
深查细究,紧盯失责
联动巡察组调查问题、建议问责的过程,成为对干部拉袖子、敲警钟,激发担当尽责内生动力的过程。巡察期间,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195场次,找谈、访谈人员1246人次,释放出失责必追究的强烈信号。
2016年7月,如东县政府专题部署,要求9个乡镇必须在2017年10月底前建成畜禽粪污处置中心。然而,岔河镇到2018年3月才开始动工建设,直接影响了全县畜禽粪污治理的进程。
这一慢作为的板子究竟该打在谁身上?县联动巡察组调阅了县、镇两级的相关资料,约谈了镇主要领导和2016年以来先后分管这项工作的三任镇领导,指出工程一拖再拖的主观原因。镇党委、政府即知即改,全力推进,分管镇领导每天冒着高温酷暑上工地,查质量、督进度。目前,该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机器设备已安装完毕,将于9月份进行设备调试,预计10月份可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