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服务助远航

来源:南通日报 2018/12/3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8

如果说挺进“一带一路”是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框架设计可谓气势雄浑的“大写意”,而聚焦重点求突破、服务企业解难题,则是各地、各部门必须精心绘制好的“工笔画”。

南通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困惑,在于因投资国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南通各相关部门目标一致且行动迅速:精准服务跟上去,经营风险降下来。

风险防范,问需服务到海外

12月15日,风景如画的地中海附近,龙信集团以色列Beit dagan项目集装箱办公房,一场简短的海外问需服务座谈会如期召开。

“语言关,是进军以色列的第一关。希望南通相关学校开设以色列语言培训。”如东顺通集团以色列公司总经理曹成开门见山提建议,并讲述身边的小故事:顺通集团52岁的项目负责人顾建华,为方便与塔吊司机对话,在透明手机套内写了张小卡片。“向上——来马拉,向下——来马他。”小卡片上,写满了中文转换希伯来语的“翻译”。

“以色列建筑施工安全标准比国内低,我们要自我加压,不能大意。”南通二建以色列公司总经理李斌说。

“在以色列市场站稳,就有希望进一步撬开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建市场。”龙信集团海外公司副总经理盛邢军信心满满。

“周五下午3点后和周六全天,是休息时间,不要安排工人加班。”江苏中澜以色列办事处负责人苏志鹏提醒南通建筑企业,要“入乡随俗”……

以色列是“一带一路”上唯一开放房建市场的发达国家。目前,近万中国建筑劳工中,江苏人有六七成,南通铁军又占江苏的80%。仅劳务输出一项,5000名南通铁军人均年收入20万元,一年从以色列净挣10亿元。

11月28日,市商务局在南通召开了专题协调会。6家进军以色列的南通企业畅所欲言,并达成共识:海外打拼,抱团取暖。座谈会只开了半小时。说简短,其实功课做在前面。

主持召开座谈会的南通市商务局外经处副处长王宁介绍,南通企业在以色列团结打拼,用业绩赢得央企同行的尊重。北京建工先后两次来通交流,希望借鉴南通铁军在境外的管理经验。王宁提醒,企业在海外打拼,在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同时,更要注重及时向大使馆、经商处报告,制定好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市商务局局长李玲表示,该局多年来努力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四个一”工程,即一套服务保障机制、一个信息服务系统、一个区域行业合作平台、一个海外服务网络,着力提升“走出去”的信息、融资、风险防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水平,受到企业欢迎。

南通样本,联动平台搭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南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来自业界和官方的联动服务平台开始搭建,提供企业走出去所迫切需要的信息交互、项目对接、风控管理等服务。

“工商部门一次又一次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我们很感动。”南通大型上市企业——江苏梦百合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是“红盾联侨”商标品牌海外服务中心的受益企业之一。

梦百合家居“MLILY”商标在巴基斯坦遭遇抢注,给企业品牌海外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企业向中心来函寻求官方支持。借助商标品牌海外维权系统大数据平台,中心进行大数据预警分析以及全面定位和精准研判,经调查取证发现,梦百合公司的“MLILY”商标在巴基斯坦一共遭遇三批抢注。在中心帮助下,第一批抢注商标企业与抢注人进行了协商解决。第二、第三批抢注目前已提交巴基斯坦知识产权部门进入异议程序。中心还联合巴基斯坦南通企业商会,向当地大使馆出函提交了具体的理由书,证明MLILY商标在巴基斯坦及中国本土的在先申请和使用证据,目前官方形式审查已经结束。

今年5月8日,市工商局、市外侨办、市通商总会联合建立的南通市“红盾联侨”商标品牌海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随后,陆续在南非、新加坡、印尼等33个国家成立分中心。

作为中国首个依托工商、侨务、商会职能建立的商标品牌海外服务专业机构,南通市“红盾联侨”商标品牌海外服务中心下设三个平台:海外推广发展平台、海外援助服务平台以及海外维权协处平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办事处官员认为,南通“红盾联侨”商标品牌海外服务中心服务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为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服务海外商标品牌发展建立了南通样本。

多部门联动助力,在南通已蔚然成风。“南通市海内外警侨联动服务中心”在通商聚集或治安形势相对复杂的13个国家,建立了海外分中心,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在更广层面为走出去侨商保驾护航。南通公安与33家境外南通商会、同乡会和省外南通商会分别组建“警企微信群”,南通籍赴外投资人员护照办理有绿色通道,一旦接报我市公民在境外被非法侵害,及时立案并开展侦查工作。

不请自来,“出海宝典”送上门

产业升级、市场扩容,有思路才有丝路。走向“一带一路”,既要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江城5月繁花似锦。2018“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南通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举办。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保加利亚、缅甸、尼泊尔等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数千个种类、数万件商品参展。吸引眼球的除了异国风情,还有设在现场的税收服务咨询台。

交易会期间,海门税务局组织税务志愿者来到现场,与各国企业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产品特点、进出口交易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在办理税收相关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纺是南通支柱性产业,海门叠石桥亦是全国家纺产业的风向标。随着当地企业加速迈出国门,税务人主动贴近服务,零距离答疑。就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国际税收协定、税收抵免、对外支付等涉税问题,逐一解惑。

“税务部门不请自来送政策,感觉很暖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让我们走出国门的脚步更踏实。”林夕家纺门店负责人形容“犹如吃了定心丸”。通过税收指南这部“出海宝典”,“走出去”的企业能够快速熟悉境外投资目的地基本的税收信息,大幅降低企业对投资目的地税收信息收集难度,既减轻企业的税法遵从成本,又利于企业防控税收风险,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和底气。

“及时到位的退税,释放了占用的资金成本,真金白银来救急,缓解了公司的资金链压力。”如皋双马化工副总经理许映祥表示,在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带动下,企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硬脂酸单体工厂。

服务“一带一路”,南通海事局也是只“早起鸟”。

今年前11个月,南通港累计接待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的“贵客”96位,包括世界最大的LNG船——卡塔尔的“莫扎”号。

满载着中俄合作开发的“亚马尔项目”的天然气,“冰海上的来客”——“弗拉基米尔·鲁萨诺夫号”开辟了“冰上丝路”,首航中国选择南通港的洋口港区。南通海事局出动江苏最大的海巡艇“海巡089号”,提供最高等级的“贴身护卫”。

对靠泊南通码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所属挂旗船舶,南通海事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在促进船舶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保障在港安全的同时,以优质服务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为服务“一带一路”贡献海事智慧。

大道终致远,海阔纳百川。

五年来,背靠着“大本营”的全力支持和贴心服务,南通企业在“一带一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连点成线到面,在广袤大陆上落地生根,在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千年丝路因为江风海韵的注入而愈发生机蓬勃,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也由是增添了绚丽的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