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全面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题部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全会期间,与会同志围绕市委书记陆志鹏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讲话,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表示,不负使命,不懈奋斗,在一体化发展中展现责任担当。
全会为各地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县(市、区)委负责人表示,将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在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中多作贡献。
市委常委、崇川区委书记刘浩说,崇川区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发挥好主城区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质量打造产业集群、产业地标;高标准推动城市建设,使城市外观、功能、气质等方面达到苏南城市同样水准;积极对接、引进上海优质资源,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让百姓分享长三角一体化的成果。
“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重要支撑,全力争当南通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如皋市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将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产业高地和民生幸福指数高地,建设生态宜居优质城市,营造最优营商环境。
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说,通州将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布局,接受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主动融入市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和幸福家园。
“海门要争当南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海门市委书记陈勇表示,将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规划纲要》、省实施方案和市行动方案在海门落实落地,在推动协同创新发展、构建城市交通新格局、实现区域融合发展、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上展现更大作为。
“不负使命、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巧干,切实把战略机遇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蓝图变现实。”在经济工作一线的部门、园区负责人认为,蓝图变为现实,唯有奋斗。
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说,要围绕打造江苏“新出海口”、建设上海“北大门”的目标,抓紧出台南通行动方案,把相关的重大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推动国家战略机遇真落地真转化。
“南通要创造性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跨江合作园区必须要有一个能级的提升。”市商务局局长李玲表示,将探索完善共建共赢体制机制,让合作双方能够充分发挥资源效应。商务局将继续助推开发园区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明确产业特色,把产业项目集聚引向良性循环。
“新出海口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是通州湾不容错失的历史性战略机遇。”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顾淑英表示,将深化规划提升、前期工作和路径探索,推动新出海口建设基础更加坚实。把产业立港作为新出海口建设的必由之路,抓牢重大项目,抓实高质量项目,抓好项目服务。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苏通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羌强认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南通开发区又一次迎来了重大机遇。开发区要把现有的园区建好,把苏通科技产业园建成精品园区、特色园区;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园区各方面的合作,形成特色、优势,为跨江融合作出新贡献。
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报告提出,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下好产业转型升级“先手棋”,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
市政协副主席、南通高等研究院院长施学雷说,南通高研院将发挥灵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作用,发挥政策优势和政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作用,瞄准国内一流的高校院所,进一步加大对接、洽谈、合作、沟通的力度,抓紧推进合作院所在中创区落地,为中创区集聚人才发挥高研院的作用。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锋说,中央创新区作为南通对接服务上海的重要功能平台,将继续加快载体建设,完善承载功能,全力以赴推进双招双引工作,为全市优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快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平台,为承载上海、苏南,乃至全球的科创要素落地南通提供良好平台。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任芳表示,要主动和上海的高校、高职院校接轨,把真正好的资源融合起来、嫁接过来,共同支撑南通地方发展,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人才的基地和“蓄水池”。
全会报告指出,要突出共保联治,打造高标准绿色生态典范,要求守好大江大海生态本底,助推绿色美丽长三角建设。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孙立新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在抓好“大保护”、抓实“大治理”、抓牢“大监管”三个方面做好落实,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常治”走向“长治”。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宾说,报告中要求“深化以五山、五水、五洲为重点的沿江生态修复保护,打造沿江生态走廊”,深感责任重大,下阶段狼山办将以“生态修复”为目标,以项目“精细化”提升为抓手,在加快相关工程项目推进的同时,对已建成的项目进行全面回头看,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工作成果。
市民服务“一卡通”、医养结合跨江合作……市委全会上关于民生方面的利好消息让与会代表们欣喜不已。“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卫生健康系统要做一个先行者、先锋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陈冬梅说,将继续加强与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医疗理念的共享,推动医联体建设、医院远程会诊、影像互认等,助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南通人民带来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