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垃圾收运处置机制高效运转

来源:南通日报 2019/5/31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4

近年来,我市注重规划引领,强化区域统筹,建立健全县(区)级统筹收运中转、市级统筹片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机制,高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处置终端建设,全面推行“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模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多年保持100%。

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明年可达80%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以及“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的总体思路,我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将达80%。在垃圾分类方式方面,我市确定了“3+5+X”的分类方式,陆续建成了绿化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处理厂、有害垃圾处置厂(电子垃圾)等垃圾处置设施。

经过一年来的试点,我市探索出“五有”管理模式:一是有街道、社区为主导的社区、业主、物业、第三方单位四方协商机制;二是有以基层单位、专业公司专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为主体、以小区志愿者队伍为支撑的宣传发动机制;三是有以固定投放设施收集与定时定点收集的分类收运机制;四是有以积分换实物、积分抽奖相结合的引导激励机制;五是有以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为标准的生活垃圾分类成效考核机制。

市区累计集中分拣可回收物1947余吨

为了做好对崇川、港闸、南通开发区垃圾分类收运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进行细分及暂存,我市设立了市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

该分拣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四周划定仓储区约600平方米,是服务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的一处配套处置场所。分拣中心采取半自动化+人工分拣工艺模式,分拣线分为两级分拣平台,一级平台分拣大件垃圾,如纸板类,泡沫类,织物类等;二级平台窄型分拣线,主要是细分种类,包括各种金属类,塑料类,有害垃圾类等,分拣线设计处理能力共计15吨/天。

分拣中心的仓储区共分为11个区域,用来存放6大类18小类的可回收垃圾。此外,还专门划分出30平方米的红色区域,用来单独存放有害垃圾,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在存放形式上,纸箱类、透明塑料类以打包成块的形式入库,其他可回收的类别以装入吨袋的形式整齐堆放,有害垃圾则以红色储存桶密闭方式暂存。

分拣中心的一级平台配备有37KW大型液压打包机,采用自动化压缩打包,主要用来打包纸板类与透明塑料类。为了吨袋运转方便,车间配备了电动夹板式叉车,可以实现轻松的装卸及堆放。自2017年4月正式投运以来,分拣中心已分拣可回收物1947余吨,有害垃圾4.78吨。

垃圾中转及焚烧发电项目省内领先

钟秀生活垃圾中转站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垃圾中转站之一。该中转站位于市区三号桥东南侧,占地面积13亩,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近5000万元。采用水平压缩工艺,日转运垃圾能力1000吨。

目前,市区共建有四座大型垃圾中转站,日总转运能力达到2700吨,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可满足市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密闭中转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污染环境及作业扰民问题,提高了市区生活垃圾转运管理水平。

在海安,有一个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海安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是由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以BOO方式投资、建设、运营的再生能源项目,总投资为3.4亿元,占地88.3亩。

目前,海安日均生活垃圾量为650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多年保持100%。作为南通市环保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该项目被众多新闻媒体赞誉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