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启东市寅阳镇东清河镇宏德家庭农场里,数百亩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起伏,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弯下了腰。
5月20日下午,黄永飞和启东农委的专家再次来到这里,察看小麦长势:“效果很好!用了‘禾三金’多功能复混肥的麦田长势,明显优于农场里用其他化肥的田块,且无倒伏现象。”
缘于垃圾堆的灵感
黄永飞,虽非科班出身,却是当地知名度颇高的“肥专家”。半路出家、自学成才,一个门外汉经过多年深入探索,发明的高效多功能复混肥实现了药肥一体,绿色环保无公害,曾获得第七届中国专利技术发明博览会“金奖”和亚洲尤里卡发明博览会“国际最高金奖”。如今,这一技术成果,已经投入量产,在推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中取得明显成效。
黄永飞年轻时就爱动脑、肯钻研。1982年10月参军入伍后,他自学自研了多种应用型技能,曾在防治建筑湿害、研发混凝土外加剂方面取得成效。1996年,黄永飞转业到启东一所职校任教。“不安分”的他申请停薪留职创业,获准继续研发外加剂技术,先后攻克了预拌混凝土严重坍塌及砼结构易开裂等建筑领域难题,不少外加剂企业争相请其担任技术指导。
1997年的一天,黄永飞出差途中,发现路边一座垃圾堆正在往外冒烟气。灵感由此而生:垃圾堆之所以往外冒气体,应该是有机物在生化发酵释放热量,如果将这个发酵物开发利用起来,可以作为上好的有机物用于农作物,既可以解决环保问题,又能降低农作物所需有机肥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土壤。
“这是造福下一代的事,也一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我要试一试。”
药肥一体的“肥料革命”
灵感变成现实的过程,漫长而艰难。
对肥料仅是一知半解的黄永飞一头扎进书海,土壤含多少种营养元素,哪种元素有什么作用,记下大量笔记。同时,他常去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虚心拜农民为师,将所学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
早期研发的肥料投入农田使用后,确实能使作物大大增产,但却难敌病虫害。他及时调整研发思路,先解决降低病虫害危害指数防减产,再提高肥效促增产,一增一减,达到最佳效果。
反反复复地试验,一代又一代技术更迭,直至理想效果的新型多功能复混肥专利技术成功问世。防治作物病虫害,传统技术是见虫治虫,等到虫情出现时往往为时已晚。黄永飞的专利技术,实现杀虫剂与肥料合理混用,提高杀虫剂在植物体、害虫体内的吸收、渗透、传导,从根本上提高了植物的抗虫卵能力和防治效果。
帮助农民增产增效
滥施肥料,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还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
“研发新型肥料,是事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我要为中国的新型肥料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专利技术获得大奖后,黄永飞又开始考虑如何早日实现成果转化,真正服务于广大农村。
从试制小样,到产品混配控制,建立产品质量保证体系,2018年,这项专利技术在启东科技创业园成功孵化,由南通天宇药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陆续投入市场。
如今,启东、海门、镇江、崇明等地的数十家种植大户都用上了黄永飞研发的新型肥料“禾三金”,种植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芦笋、草莓、新品种蔬菜等。
黄永飞整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推广技术,传授经验,察看长势,记录分析。数据显示,与其他等浓度普通复合肥相比,“禾三金”的增产率超过了20%。
如今,黄永飞又对当地农村常见的青秸秆“打起了主意”。通过生化反应,将青秸秆中富含的养分转化为作物更易吸收的蛋白质养分,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