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来源:南通日报 2018/8/5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4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之后,我市各地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标省委赋予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新定位、新使命,着力从打好三大攻坚战、构建枢纽经济、融入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城市能级等六个方面,打好追赶超越组合拳,力求通过开创性举措,发挥撬动性效应,谋求格局性变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中担当作为。

抢抓时代赋予机遇

争当绿色发展急先锋

市委全会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区域交通大布局的重要窗口期,全力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把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海安市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以项目大突破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掀起项目招引新攻势,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实现铁路大宗物资到发量100万吨、内河港口吞吐5000标箱。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着力打造枢纽经济”要求,以打造“沿江集装箱运输内贸枢纽中心、近洋集散中心、远洋分拨中心”为引领,全力推进通海港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做大做强综保区,进一步深化“区港联动,一体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如皋奋力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和临港产业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高端纺织、智能电网、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和氢能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花木盆景、长寿旅游和现代建筑3个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招引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

三大攻坚战,每一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立足实际、全力攻坚、务求实效。争当绿色发展先锋,通州区严格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更加注重在生态提升上下功夫,构建“点线面”生态格局,打造城水相依、水绿相融、林村有致的城乡生态格局,建设环南通主城区绿色生态门户和自然屏障。港闸区在污染防治上讲实干,完善“指挥部+大办公室”工作模式,以10大专项治理任务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30条河道整治项目年内竣工,空气质量稳步提升,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如东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特大项目落户腾出生态空间;东湖旅游度假区以香江东湖旅游开发项目为牵引,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全力打造华东最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构筑开放开发新格局

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打造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各地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海门市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全年确保实施超300万元技改项目100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7个,夯实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区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全覆盖。如东县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互动,深入实施“科技领军型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四大行动计划,加快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专利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大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港闸区研究探索符合创新规律、体现知识价值、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包,更大力度统筹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力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00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家。

全会要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进一步构筑开放开发新格局。启东市积极主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集聚人才、科技、金融等高端资源要素,探索实践建设上海北大门的“启东模式”,全力打造跨区域合作示范区。南通开发区紧盯先进发达园区,明确追赶目标、清晰追赶路径、分解追赶任务,加快在全国开发区阵营中有位置、有影响、有竞争力。海安市瞄准宜兴,对标找差,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引领、开放为动力,坚定产业强市战略,用3至5年时间的努力,在规模总量、财政税收等综合指标上大幅缩小与宜兴的差距,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质量品牌、集群培育等重点指标上赶上或超过宜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集群带动力

全会指出,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切实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启东市全力配合做好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确保宁启铁路启东段、海启高速启东段2019年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崇川区聚焦三个密度,持续推进城市提质,突出“精”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快”腾挪发展空间,突出“优”提升配套功能,推进两个区级公园、6个小游园建设,完成拆违任务和25个老小区整治项目。如皋市围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两大重点,扎实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统筹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城市品牌创建,加快建设精致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强化精细善治的城市管理理念,在细节中融入人文关怀,启动老城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畅通城市内部路网,做精做美水岸、广场、游园等公共空间。

全会指出,一个产业只有在关键技术控制力、产业集群带动力、产业链条整合力、信息化引领力和标准主导力等方面高人一筹,才能够引领垂直整合,形成极化效应。

通州区积极策应南通中创区建设,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研发机构建在企业,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让通州创新星火成燎原之势。海门市加大前延后伸的补链强链式招商力度,着力招引一批10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围绕“3+3”产业,推动三大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引导三大新兴产业与智能装备、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在打造地标产业上寻求更大突破。崇川区紧扣智能制造和大数据“1+1”特色产业发展导向,找准细分领域,大力开展靶向式、精准化、产业链招商。继续深入实施企业“培大扶强”行动,以28家挂钩联系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在培育头部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创新业态模式等方面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