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市区有49110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14.8吨,他们用朴实无华的善举托起常州这座“慈善之都,爱心之城”,为文明城市再添魅力内涵。
新市民已成献血主力军
在捐献全血的44884人次中,出生地非常州户籍的市民献血人数为30288人,占总献血人数67.48%。
近两年,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少新市民,而且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边远地区或农村,无偿献血机会比较少,融入城市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常州城区共有16个献血点,仅湖塘镇就有4个献血点,新市民献血比较方便。他们除了朴实的助人为乐,也为自己在“血液银行”里尽量多储备,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2015年我市武进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对流动儿童以监护人积分排名的方式安排入学,近3年申请人在武进区无偿献血每200毫升全血或者每1个治疗单位机采血小板积3分,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新市民对无偿献血的支持。
无偿献血得实惠,“血液银行”返还92万余元
市民张先生(化名)曾献血30300毫升,后来住院用血,出院后到市中心血站办理血费报销手续,共退得21150元。
其实,无偿献血相当于在“血液银行”中留存爱心,只需要存储800毫升全血,就能终身免费用血;不满800毫升,按献血量3倍返还,献血者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需要用血时,按献血量的等量进行优惠返还。献血者直系亲属用血退费后并不影响本人今后用血退费。
2015年,市中心血站共办理用血返还费用885笔,总计925874元,比2014年增长了11%。退费最高金额为60533元,报销单笔最高金额22172元。
据了解,从2013年4月18日起,江苏省血液信息系统全面联网,市民办理异地用血退费更快捷。每名无偿献血者在自己或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不论在省内的哪家医院用血,只要提供身份证、献血证、出院发票、用血清单、直系亲属关系证明,就能在省内任何一个血站完成报销,整个过程只需20分钟。常州本地用血在常州退费时间还会短一些,只需10到15分钟。
相较2014年,全血略降,成分血渐增
2015年,我市市区市民捐献全血人数为49110人,其中,捐献全血44884人次,占献血总人次的91.4%,捐献单采血小板、粒细胞等成分血液4226次7039人份,占献血总人次的8.6%。
2015年我市街头献血量较2014年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常州市民爱心不够。随着我市城市框架扩大,商业圈不断增加,人流量逐渐分散;在宏观经济的大形势下,流动人口也相应减少;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购物。另外,我市正处于地铁建设中,市民参加献血不方便,连续的雾霾天气使人们更不愿意出门都导致了我市献血量的减少。
2015年,医院用血13.96吨,比2014年下降6.46%,主要原因有: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科学合理用血督查,促进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不合理用血逐步减少。三甲医院积极主动开展手术中“自体血回收”技术,为临床供血减轻不少压力。
尽管全血捐献量有所降低,但成分献血较2014年有所增加。随着临床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病人的增多,临床血小板用量大大增加。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数同比增长37.9%,单位数增长39.6%;粒细胞捐献人数及单位数均同比增长39.7%。成分输血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输血类型,其优点是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组建万人应急队伍,保障冬夏两季供血
在2015年8月,我市组建了一支启动及时、血型平衡、数量稳定的1万人无偿献血应急队伍,以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出现高温严寒季节性缺血时,医疗急救用血拥有可靠血液来源,市民生命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应急队伍单位包括市、区政府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常高校等。从组建万人应急献血队伍开始,各企事业单位响应度极高,共有35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无偿献血,献血人次为3920人,捐献全血量为1077900毫升,占全年血液的7.3%,极大地缓解了血液偏型等问题。
全面开展核酸检测项目,市民用血更安全
市中心血站从2015年全面开展血液核酸检测项目,全年共检测核酸53058份(5月份开始金坛、溧阳核酸进行集中化检测)。
患梅毒、肝炎、艾滋病的初期,在“窗口期”时,抗体是检测不到的,核酸检测可以有效地缩短病毒特异抗原和抗体免疫测定“窗口期”,从而减少输血风险,提高输血安全。但目前国际上只能通过新的检测技术缩短“窗口期”,而不能消除“窗口期”。以检测艾滋抗原、抗体为例,如使用传统检测试剂,其“窗口期”为21天,使用核酸检测试剂可将“窗口期”缩短至11天。
目前,市中心血站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全面覆盖极大地降低了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使得市民用血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