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顺利投勤,全市灭火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美丽警营”建设实现既定目标,市民去警营,既能学到消防知识,又能看到美丽风景……1月25日从常州消防支队了解到,“记忆·2015”常州消防十大亮点工作评选已经揭晓,十大亮点工作新鲜出炉,涉及到消防部队建设、后勤保障、技能比武、工作细化、宣传保障等方方面面,凸显了消防部队过去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投勤增强了战斗力
建在身边的消防队,危急时刻显身手
1月24日凌晨4点左右,新北区罗溪的一个木材仓库发生火灾。常州消防特勤一中队接警后很快赶到,十多分钟时间就将火势扑灭了,救下了大量木材,减少了损失。
据了解,能够这么快赶到现场,得益于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的顺利投勤。该中心位于新北区寒山路29号,玉龙路以东、嫩江路以南,建筑面积17540平方米,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兴建。2011年12月立项,是政府的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中心投勤后,除承担本辖区的日常灭火救援勤务工作外,还担负着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处置任务。特别是在去年,常州消防特勤一中队入驻中心后,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的火灾扑救力量。以往罗溪发生火灾后,都要调更远地方的消防中队赶来,现在救援路程缩短了近一半,灭火时效得到大大加强。现在,该中队配备有消防机器人、地震救援车等各类先进的灭火救援设备,在辖区内的灭火救援之外,全市任何地方发生的急难险重任务,他们都能一展身手。
未来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内,还将陆续建设各种类型的火灾模拟训练设施,和油罐、化工生产火灾等模拟装置,逐步建成集理论教学、设施培训、实战模拟为一体的教学训练基地,为锻造消防铁军,保障消防安全提供强大助力。
戚月路消防中队看着就像一座园林
进警营既能学消防还能看美景
戚区的两个消防中队,感受非常明显,常戚路中队上世纪80年代投用,一直使用到今天,戚月路中队2013年8月搬入新建营房。因此在支队提出“美丽警营”建设后,戚区大队就对两个中队的建设分别设定,让有着较长历史的常戚路中队更有岁月感,让凡是从中队走出去的官兵,无论何时回队,都会产生一种怀念的感情。而对戚月路中队,就按照现代化、时尚明亮精致的出发点来设置。
比如对戚月路中队的营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将中队南侧空地建成花园,设置了假山青石、林荫道,池塘里还养了观赏鱼;把食堂改造成阳光餐厅,餐厅内设置了简约美观的电视背景墙,并选取了官兵们日常训练和生活中的精彩影像进行展示。同时,中队着力打造官兵文化长廊,在宿舍长廊上设置了“戚月龙虎榜”、“官兵许愿墙”等专栏,张贴官兵日常训练、生活、工作的照片,和官兵们自己拍摄的第二故乡风土人情照,进一步深化了警营文化建设,升华了官兵以队为家的归属感。中队还在原有军人俱乐部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增添乐器,邀请老师定期上门辅导,并在2015年成功组建了战士乐队,丰富了官兵们的日常生活。
常州消防支队表示,打造“美丽警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优美、队伍和美、官兵善美、工作尽美”目标,激发官兵自主管理、自主建设、自我成长,全面提升部队基层基础建设水平,使警营更加美化、绿化、人性化,官兵工作生活更加幸福、快乐,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健康、持续、科学发展。正如一位来警营参观的市民说的,现在进消防警营,既能学消防知识,还能看美景,一举两得。
链接:“记忆·2015”常州消防十大亮点工作:
1. 全市消防部队连续5年实现“零事故”“零违纪”“零案件”
2.勇夺全省消防部队推进“四项建设”比武竞赛团体第三名
3.“美丽警营”建设实现既定目标
4. 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顺利投勤,全市灭火应急救援体系日趋完善
5.“健美消防员”大赛引领警体运动新风尚
6. 电子化训练档案实现动态化管理
7. 成功举办首届“美丽消防员”评选活动
8. “三微”平台构建消防宣传新格局
9. 暖心聚力、倾心基层办实事
10. 钟楼大队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