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江苏省首届“乐购江苏”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落下帷幕。近日,大赛组委会公布了获奖名单,常州市旅游局获得最佳组织奖,邢粮工作室选送的“印象青果巷”系列工艺梳以及常州工艺美术公司选送的“留青竹刻文玩组”获得了银奖荣誉。名单公布当天,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张浩、省旅游局副局长汤永林等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
据悉,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弘扬江苏旅游文化、彰显江苏地域特色,目的是打造江苏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品牌,比赛要求结合我省人文、历史、民俗等特色进行创意设计,突出地域性、市场性、纪念性、实用性等原则。整个大赛从6月上旬开始,12月上旬结束,共分4个阶段,6月上旬至9月底为参赛作品报名及各地初评阶段;10月25日之前为参赛作品收集及布展阶段;10月28日至11月底为参赛作品网络评选和现场投票阶段;12月上旬则为参赛作品终评和公布大赛评选结果。
经过各市(县)层层推荐,最终289件作品参加省级展评,包括实物与设计类。实物类产品涵盖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等,包括已进入市场流通和销售领域的近2年来投入市场和依托传统产品推陈出新的创意产品。设计类即依托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等为主要元素而设计、创意和开发的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类产品,涵盖工艺美术品、文化艺术品、旅游生活用品等。
在我市选送的参赛作品中,由邢粮工作室出品的“印象青果巷”系列工艺梳以及常州工艺美术公司选送的留青竹刻文玩组合双双获得银奖。
“今年我们市里也举办了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共200多件作品报名参加,然后推送20件不错的作品去省里比赛。”市旅游局综合法规处处长李金俞介绍说,市级比赛涉及纪念品类、工艺品类、食品类、土特产品类和装备类,其中乱针绣、留青竹刻和梳篦作为“常州三宝”参与度和美誉度都很高。
曾经,传统梳篦、大麻糕、萝卜干等“老三样”一统天下;如今,精致、实用的旅游纪念品先后面世;曾经,常州旅游购物只占旅游总收入的20%;如今,各类或传统或创新的旅游商品已经担起旅游总收入的重要角色。
但凡出门旅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件旅游商品都承载着一份美好回忆。事实上,作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一,旅游商品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基于以上认识,常州市旅游部门从2004年起,连续制定和实施了两个旅游商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常州旅游商品开发从此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在此期间,不同主题的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不断举行;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成立;旅游购物推荐商店评选出炉;2006年、2009年两届江苏旅游商品博览会在常州举办;旅游商品单位参加全国旅交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
经历这许多努力之后,在传统的常州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刻纸、根雕、彩绒画等工艺品和萝卜干、芝麻糖、大麻糕、茶叶等土特产的基础上,近年来,掀起了旅游商品大开发的热潮。旅游工艺梳篦,留青竹刻镇纸、装饰挂件,恐龙主题的服装、水杯、玩具,天目湖真空包装鱼头、板栗、风鹅等系列绿色旅游食品,天宁宝塔小铃铛等十多类百余种旅游纪念品相继出炉。
2002年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首届中国优秀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中,市旅游局选送270多件旅游纪念品,荣获2项金奖、7项银奖、2项优秀奖。此外,在2005、2006年的中国国内旅交会上,有多件旅游纪念品获“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称号,参展的旅游商品获奖总数和金奖数在全省名列前茅,提高了我市的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我市已拥有旅游车船、酒店宾馆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等十多个门类的系列产品,生产厂家达500多家,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这些微缩着近年来常州旅游的改变和发展,也为来过的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让更多人了解了常州,记住了常州。
“传统工艺就是这样,刻了上万刀,但是看不见一点刀痕”
邵风丰与留青竹刻
“你看,这样的一个线条,看起来就很简单的一条,但我切下去要十多刀,和周围补平的接合处还要十多刀。”邵风丰捧着巴掌大的一块山水留青竹刻说,制作这样一件作品,需要满打满算10天的工。宁慢勿快,是邵风丰的工艺准绳。
说到邵风丰这次参加省旅游纪念品比赛的作品留青竹刻文玩组,着实凝结了常州留青竹刻人的手艺精华。这套红木镶嵌的留青竹刻套组,主品分别是笔筒、文镇和名片盒,制作精细,书香气浓郁,整套作品典雅中透着高贵。无论收藏或是自用、赠人都是极好的选择。
这套作品邵风丰从设计到出品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做出的两套,一套拿去参赛,另一套刚刚做好就被买走了。
邵风丰入行30多年,在他心里,一件好的留青竹刻,必须画意深远,画面交融,用刀流畅、细腻。看他制作会感叹,类似这样的传统手工艺,所用工具不过是几柄极其简单的刻刀,出来的作品却是那么精美漂亮,沟通这其中的只能是匠人的心思与手艺。
“真正做好作品,时间、精力都花在构思上。”
邢粮“梳”香
初初看到“印象青果巷”系列黄杨梳篦时,看客就能立即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整个梳面开齿的创意和开齿上彩绘的工艺,让这套梳篦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真正做好作品,时间、精力都花在构思上。”跟传统梳篦打了36年交道的邢粮在圈子里颇有名望,就是这样一位国家级非遗省级传承人,在制作这份参赛作品时份外用心,几度否定了数稿设计,光打样的坯子就做了好几批。
邢粮的工作室就在前后北岸吕公府内,在这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他设计出过很多好作品。这次的“印象青果巷”创意灵感来自常州人最有感情的青果巷,展现了一年四季里江南小巷亭台水桥的各种姿态。
“这个主题一开始就确定了,选材也一定是小叶黄杨,这样最能体现常州梳篦的精华。用的传统造型,工艺上想着尽量创新。还要把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价值性考虑进去。”邢粮一连做了几版,请圈中好友来评议,经过不断磋磨,最后的成品不仅立体感极强,伴随欣赏角度不同,开齿上的彩绘图案感也会有变化,非常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