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可喜变迁
10年间行政审批事项共削减1078项,减幅达72.16%。2001年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494项减少到927项;又经过几轮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已压缩到417项。新“中心”启用以来,进驻的行政许可事项已达到284项,进驻率为86%;非行政许可事项达到60项,进驻率为68%;另外进驻的管理服务类事项达249项。
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承诺时限压缩到其法定时间的60%以内,合计压缩审批时间近4000个工作日。“中心”作为政府最大的服务平台,致力于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件效率。先后分别推出了以发改委、经信委、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卫生、环保、规划、房管、园林、城管、民防、气象、地震、消防等1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服务制;以工商为龙头,卫生、文广新、人社等部门审批事项为主的企业申办告知承诺制;以工商、物价、人社、质监等部门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集中年检制;以及“中心”着力推进的审批流程再造工程、企业注册“一表制”、“海归创业”绿色通道、青年创业快车和“两集中、两到位”等服务机制。在为重点企业服务的审批事项上,进一步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0%左右。近三年来,“中心”窗口为175个重点建设项目的579个审批环节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累计再提速2316个工作日。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席位达192个,涵盖了37个审批部门、4家公共服务和13家中介机构,便民程度大幅提升。与企业生产经营、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大多集中在一个大厅里运行。如:投资者开办公司,核准企业名称、办理营业执照、领取经营许可证,发组织机构代码,开纳税账户等都可以在一个大厅办成;群众出国旅游,办临时身份证、办护照,可以在一个地方完成;企业投资建厂房,需要涉及20多个部门,要取30多个批文(许可证)、盖40多个公章,而现在只要走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就能完成90%以上的审批工作。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的社会测评满意率逐年提升,现在基本稳定在98%以上;“中心”各窗口共收到企业和群众的锦旗300余面。
抓易址扩建,服务功能明显拓展。在市委书记范燕青的亲自关心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市行政服务中心易址扩建。使“中心”的办事大厅面积由5000多平方米扩大至1万2千多平米,为“中心”业务开拓、功能扩展、服务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心”及时抓住这次难得机遇,着力在审批事项集中、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行政效能提升上下足工夫。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新“中心”的服务功能明显拓展。如:市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窗口进驻事项和进驻人员大幅增加,实现“事项集中,人员配优,服务升级”;同时我们还推进了“水、电、气、广电”等公用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中心”,实现了公共资源的有效集聚。
抓“两集中、两到位”, 审批授权率和现场审批率提升幅度分别达55%和60%
全市有44个部门设置了行政服务处,在“中心”设窗口的29个部门,按照“事项集中、人员配强、授权到位”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增各类事项104项。26个部门向“中心”派驻了行政服务处处长或副处长,担任窗口首席代表。同时,进驻“中心”的29个部门进一步压缩审批层级,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审一核”的审批服务事项有200多项,其中86项做到了即收即办,当场办结。审批授权率和现场审批率提升幅度分别达55%和60%以上。
收官之年亮点呈现
全新打造“阳光绿色”服务品牌。进驻“中心”的33个服务窗口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方案,形成了“中心”以“阳光绿色”为核心理念的品牌集群,实现了“中心”“一窗一品”的创建要求。“中心”组织召开创建服务品牌经验交流会,编印《服务品牌展示》宣传册、实施网上评价评议,进行广泛宣传,扎实加以推进,品牌创建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中心”“一事一评”窗口满意度一直稳定在99%以上。
首次尝试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陪同服务、联动服务。“中心”管理层面去年首次走进重点建设项目,深入重点建设项目一线,掌握和了解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通过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摸清项目审批流程、环节、时间等要素,为改进和提升重点建设项目服务水平、深化完善联审会办机制积累经验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效地提升了“中心”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与重点建设项目相关的16个部门窗口,为重点项目办理审批服务中承诺件累计压缩时间869个工作日。
创新开辟“海归服务绿色通道”和青年创业审批快车。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海归创业人才卡”工程,去年开设“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服务专窗,制定配套服务方案,优化“海归创业”绿色通道流程,印制“海创人才”服务流转单,梳理审批服务事项环节和内容,对各相关人员组织专题培训,建立了“陪同办理”、“一条龙服务”、“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中心”与部门联动机制。已为海归创业人员提供了11人次的优质、高效、便捷、温馨服务,受到海归创业者好评。“中心”团工委推出“青年创业审批快车”服务品牌,旨在利用“中心”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提供工商登记、税务登记、IC卡办理、其他特殊许可等创业审批服务。“中心”团工委为近30位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指导、陪同办理服务。
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中心”为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行政服务工作及行政服务中心的意见和看法,首次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办件随机跟踪回访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群众对“中心”整体满意率达98.2%,对窗口办件服务满意率达98.3%,同时,“中心”将受访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第三方测评结果及时反馈到各部门及窗口,逐条对照分析,落实整改。
开局之年目标明确
站在“十二五”开局新起点,行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和全市60项重点工程,以“便民、高效、规范、廉洁”为工作宗旨,以“阳光绿色”为服务理念,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努力把我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行政服务窗口。
使命在肩:行政审批许可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7%以上。重点推进企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
行政审批服务纵向“高速公路”——着力推进部门“两集中两到位”审批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事项集中到位、人员进驻到位、充分授权到位。重点做好部门审批流程的简化、优化和固化,增强流程环节的可控性。切实强化窗口职能,充分发挥首席代表的作用,使窗口真正做到“既受理、又办理”,不让审批材料手续倒流回部门。“中心”将会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推进小组组织验收,强化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同时要不断提高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服务事项的集中度,确保年内行政许可事项的集中度要达到87%以上。
行政审批服务横向“高速公路”——重点推进企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审批工作机制。审批部门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部门审批环节在建设项目审批服务链中的位置。要按照能联则联的原则,重置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审批关系,“串联的事项要并联办、并联的事项要合署办”。“中心”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组织设立专门的企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编制小组,按照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的目标,进行审批流程再造,明确并联审批牵头部门、操作规程和相关责任,并组织实质性运行。
行政审批服务一站式“高速公路”——全面推进高效流转的审批服务方式。真正形成流程更优化、流转更高效的“一站式”审批服务运行模式,真正实现走进“中心”门,服务“一条龙”。
常州国税叫响“服务易佳捷”品牌
国税局在全市范围内做到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设置、区域划分、公告内容、服务设施、服务标识“五个统一”,构建集车购税征收、税务登记、综合服务和发票管理等四大类40多项涉税功能于一体的“全业务税务办税厅”,减少纳税人“来回跑”、“多头跑”;在全省首推集认证、报税功能为一体的“自助办税柜员机”,增设“自助售票机”、“智能排队叫号系统”,有效缓解办税服务厅排队拥堵的压力;推出国地税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行政服务大厅、共设办税服务窗口、共享办税服务资源的联合办税模式,设置“一窗一人一屏两机双系统”,使纳税人“走进一家门,可办两家事”;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表证单书“一本式”填报、涉税事宜“一窗式”办结、调查事项“一次性”实施等服务举措,创新推出“领导现场办公”、“首席代表”、“一审一核”工作制度,做到“业务不回流,审批再提速”。突破窗口工作时限,推出“8+1”(指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增加中午1小时办税时间)、“5+2”(指在五天工作日之外,周末两天确保有值班人员满足纳税人临时性办税要求)延时服务举措,实现纳税人办理业务“未完续办、预约专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积极打造“虚拟”办税服务窗口,搭建“龙城网上办税服务厅”、“短信平台”、“一核八园税收服务QQ群”、“‘12366’声讯服务热线”等电子化办税平台,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从容享受网上办税、涉税咨询、预警提醒等服务,全面提升办税效能。
环保局大力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
环保局将原涉及污防处、辐射处、监察支队的行政审批许可和行政管理服务环节,均划归行政服务处统一牵头协调办理。新增办理国家限制进口的可作原料废物进口许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交换转移、核与辐射管理、国家及省环保部门审批的环评文件等由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事项的预审等共涉及10类21个事项。
按“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将原由监察支队和污防处承担的现场踏勘审查环节,统一由行政服务处牵头组织联合现场审查或多处室会审,一次办结,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对不需要现场检查、踏勘验收的行政审批事项,材料齐全完备,当场办结。通过“流程再造”,对24个事项共计压缩44个审批环节,对8个事项共压缩办件时限28个工作日。
国土局窗口为百姓特事特办
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每一天都发生着转变观念、为民服务的小故事。在家住白云东苑的赵为红夫妇身上,就有着深切的感受。
“我们捧着一堆被大火烧毁的土地证和房屋产权证残留物,到窗口申请补办土地使用证,因有其他需要使用土地证的情况,请求窗口能否加快办理。”
按照补办土地使用证的正常程序,土地权利人应先重新办理房产证,并在媒体上刊登土地证灭失、遗失声明后,方可申请补发。国土局轮值局长陈艳同志在了解情况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窗口负责人一边当场指导他们填写相关表格,一边与国土局地籍处、土地登记中心相关人员协调,尽最大可能简化了办理手续,节省办理时间。
“真没想到国土局的工作人员能这么热心。”当事人表示了由衷感谢。
“满意在交通” 扎实推进
市交通局做到凡是到窗口办理审批手续的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单位,采取“专人陪同、全程服务、主动协调、加强督促”的办法,加快审批速度。同时,推行A、B、C(即全职能)岗位制,人人争当多面手,减少办事企业和群众等候时间;积极兑现服务企业各项承诺。对“一核八园”企业,作出公开服务承诺。对到窗口办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相关业务的,采取电话预约、寄送相关申请表格后,窗口实现即办。对需要后台审批的相关行政许可项目,由行政服务处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联审会办,在承诺期限内优先审批。对需要批量办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的企业,采取送证上门的服务举措;通过梳理,对市区范围内机动车维修经营、市区范围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等7项审批项目,及航道管理处和运输管理处的行政许可项目合并后的事项,经向社会公布后全部进入“中心”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