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创造奇迹。
这句话对于溧城镇清溪路社区7500多位居民来说尤为感同身受。因为爱的雨露,这个以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三多”社区,却相继赢得“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常州市文明社区”、“溧阳市社会治安安全村”等一连串闪光荣誉。
1999年,陈萍被选为清溪路社区居委会主任。这个总管可不好当:所辖7个居民小区、2860多住户中,有600多个老年人,120多名残疾人和500多个下岗人员。
在陈萍的发起下,清溪路社区率先成立社区爱心服务站,建立了社区爱心钟点工与志愿服务队伍。从此,社区的空巢老人、残疾家庭有了生活依靠。爱心钟点工每天定时上门洗衣买菜做饭搞卫生,志愿者定点帮助服务,从体检保健、理发梳洗,到谈心陪护、文艺表演。目前,社区100多位老人实现居家养老,17位空巢高龄孤老的日常生活得到定人、定时、定责照料。
众所周知,门铃是门外按铃门内响,而清溪路社区却有一种特殊的门铃:门内按铃邻里响。这种门铃源自陈萍的“有心”。一天,陈萍了解到社区有位孤老,半夜突发心脏病,经邻居救助脱险。如果社区其他独居老人也遇类似情况怎么办?她从网上查到了一种遇到危急情况时能求助的数码遥控门铃,便订购了15个,及时为10多位独居老人和两位残疾家庭进行安装,并落实了结对帮扶。有位孤老感动地说:“有了‘爱心门铃’,遇事生病不再愁。”
去年6月26日,社区的爱心服务站充满着温馨与喜庆,这是陈萍在为房再芝老人做90大寿。老人逢人便夸:“谁说我无儿无女,我在社区的女儿多着呢!”陈萍规定:凡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只要过90岁大寿,我们都要尽一份孝心。去年,社区为5位90岁以上的老年人摆了集体生日宴。
如今,在社区的爱心服务载体中,不仅有爱心钟点工、爱心门铃、爱心生日宴,而且有爱心库、爱心银行、爱心之家……用居民的话说,社区的服务都姓“爱”。
在众多事务中,最让陈萍牵挂的是下岗与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她深知,只有寻找到或铺设好就业与再就业途径,才能使弱势群体从根本上摆脱生活困境。
她根据下岗与无业人员年龄、特长等情况归类,通过连续奔波,终于在企业联系到糊信封、剪线头等工作,到物业公司落实了保洁员、小区门卫等岗位,尔后组织再就业培训,使100多位下岗或无业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2009年,陈萍从街道组织的丝网花培训中看到商机,立即组织人员参加培训,成立爱心作坊,并腾出办公室暂作生产场所。为解决产品销路,她发动志愿者和学生们爱心义卖,自己还亲自上门推销。主打产品丝网花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吸引了许多单位和个人前来定购。销路的打开,让一批妇女和13个残疾人员有了收入来源。
两年多来,在陈萍的帮助下,社区有200余名40至50岁的下岗或无业居民实现了灵活就业。
常言道,人穷气多。作为老小区,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多,为了维护稳定,陈萍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江南小区有个小青年,以前游手好闲,常向退休的老母亲要钱,发展到不给就用刀相逼,老母亲无奈之下几次寻短见。陈萍除陪同民警调处外,还多次上门找他谈心,从法律讲到道德,情理交融,苦心帮教,最终促使他外出工作自食其力。去年春节回家过年,这位小青年不仅向母亲跪地认错,还给家中购买了空调、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他说,是陈主任挽救了我,让我明白了事理!
正因为对类似矛盾的无数次化解,才有了清溪路社区“社会治安安全村”的美誉。 人物小档案
姓名:陈萍
年龄:53岁
工作单位:溧阳市溧城镇清溪路社区居委会
职务:书记、主任
道德模范类别:为民奉献类
身边人的评说:
记得陈萍的社区民情日记封面上有4句话: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忙,解百家难。她力求做得完美,真不容易。
——清溪路社区居民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