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紧紧围绕省“两聚一高”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对接服务上海、富民增收等工作,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结构趋优,微观向好,积极因素持续积累。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4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1.9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9.1亿元,增长8.3%;工业应税销售2530.3亿元,增长13.5%;外贸进出口736.9亿元,增长13.6%,其中出口529.9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455亿元,增长14.9%;城镇登记失业率1.84%。部分指标增幅好于同期、好于全省,如进出口、出口增幅同比回升,城镇登记失业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
(二)增长动力持续优化。一是投资结构稳中趋优。完成服务业投资799.4亿元、增长10.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47.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九大行业投资同比“五升四降”,机械、轻工食品、化工医药、电子信息、冶金业、建材业6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2%、22.1%、19.6%、11.2%、40.9%和5.8%,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电力能源3个行业投资同比有所下降。二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31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2.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5%。沪通铁路南通段、宁启铁路二期、通州江海储能超级电容器、海门振康工业机器人等项目顺利推进。200个市级“双百工程”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6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3.5%。三是外贸消费发展态势向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3.6%,出口增长9.7%,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11.4和2.5个百分点。出口结构更加优化,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10.3个百分点,船舶海工、纺织品、化工产品等优势主导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52.5%、14.9%和10.8%。消费增长有所回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1.9亿元,增长9.4%,较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经济提质增效。一是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从重点行业看,南通市九大行业“八涨一落”,呈现“三快、两升、三缓、一降”的特点,其中电力能源、建材业、轻工食品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31.2%、33.7%和36.3%;化工医药、冶金业分别增长19.7%和12%,均高于去年同期;纺织服装、机械业、电子信息增速放缓,分别增长6.3%、9.4%和13.3%;船舶海工受大环境影响,增速下降。二是“两新产业”发展较快。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28.4亿元、增长15.6%,完成新兴技术产业产值1788.8亿元、增长13.8%,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47.6%和33.7%,同比分别提高2.8和0.5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效益有所提升。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0.2亿元,增长15.9%,高于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8个百分点。
(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全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0.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5.7%,一季度规上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速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市场主体继续扩大,全市新增企业10676户、增长25%,新增注册资本831.30亿元、增长46.7%。新增企业中,第二产业3520户,同比增长37.1%;第三产业7037户,同比增长21.6%。从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前五。